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民勤地区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运行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建于民勤地区的我国第一套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经1 a多运行,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沙尘监测效果。初步结果表明:2006年民勤19次沙尘暴平均气溶胶浓度的空间分布遵循幂函数关系,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区气溶胶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在绿洲内部,则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水平沙尘通量随高度变化也遵从幂函数关系,但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绿洲呈平缓上升趋势。从沙漠区至绿洲内部,沙尘通量空间分布的规律一般是:沙漠>绿洲边缘>绿洲。2006年在民勤地区,绿洲边缘的沙尘通量比沙漠区减少了42.0%,至绿洲内部则减少74.42%,表明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具有较强的防护功能和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662.
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年末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机电井眼数、小麦单产量、农村用电量、地下水矿化度、上游来水量、沙尘天数、降水量11个指标的逐年变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结构及各类因子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3年间,该县荒漠化发展进程中人为因素占82%,自然因素占18%。  相似文献   
663.
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被滴灌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滴灌技术对民勤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梭梭、白刺进行灌溉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条件下,退化植被梭梭、白刺生长良好,可使梭梭新稍增长1.3~1.5倍,新梢数目增多1.1~1.2倍,新梢生物量增加1.5~1.8倍;使白刺冠幅增大1.9~2.8倍,叶片数增多1.6~2.2倍,叶生物量增大2.8~6.5倍。(2)滴灌植物梭梭、白刺光合生理作用强。相对免灌对照,梭梭在100 m3.hm-2和15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CO2)提高1.30 μmol.m-2.s-1和3.42 μmol.m-2.s-1,白刺在200 m3.hm-2和3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提高0.76 μmol.m-2.s-1和1.35 μmol.m-2.s-1,滴灌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3)灌溉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在0~250 cm土壤层次内,梭梭林地水分为3\^07%~3\^34%,相对对照林地提高了1.0~1.3百分点;白刺林地水分为2.76%~4.43%,相对对照提高了0.7~2.3百分点。  相似文献   
664.
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内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干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来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内绿洲防护林林带特征和现有防护林的防风效能、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背风面随着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其防风效能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防护林的生长,其防风效果也随之提高;在背风面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防风效能呈现递增的趋势,林带有叶期的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无叶期。林带较之荒漠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林带对于防护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665.
武利玉  王辉  苏德荣 《中国沙漠》2007,27(6):1033-1039
通过引水灌溉发展起来的人工绿洲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稳定的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是绿洲稳定的前提条件。根据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的含义和实质,构建评价其稳定性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19个评估因子组成;通过分级量化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提出了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评判标准和具体的评判方法。以甘肃景泰县引黄灌区人工绿洲为例,对其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进行评判,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说明本评价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6.
民勤盆地位于石羊河下游,现今大面积地区已被风沙覆盖.前人的研究报道了在民勤盆地的东部曾经发育过一个面积巨大的"腾格里古大湖",然而尚不明确民勤盆地是否也曾被湖水覆盖.为此,本文收集整理了民勤盆地中8个水文地质钻孔的地层资料,利用GIS技术重现了研究区地表以下50 m深度内的湖相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在盆地的不同地区普遍发育了2~3层深湖亚相地层,部分地区甚至多达4层,各湖相层厚度介于0.5~32 m.区域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在某个时段研究区大范围地区普遍发育了深水湖泊,而其他时段则在不同地区零星发育了小湖泊.结合研究区已有的测年资料,本文认为在晚第四纪某个时段(倒数第二层深湖亚相发育阶段),整个研究区内曾经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通湖泊;但民勤盆地晚第四纪不同阶段深湖亚相地层差异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湖盆沉积中心自东向西、再向北东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667.
艾比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过程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比湖流域生态格局是绿洲化过程和荒漠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以1990、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进行景观分类与制图,利用ArcGIS提取了艾比湖流域的绿洲和荒漠景观,基于占补平衡原理和变化检测,对比分析了绿洲退缩区和扩张区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得出绿洲和荒漠重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间,研究区绿洲面积有所增加,荒漠面积呈减少趋势,绿洲退缩区的面积为1 853.75 km2,而绿洲扩张区的面积达到了1 912.13 km2。②研究时段内,绿洲的空间变化较大,其扩张区多位于艾比湖湖区周围以及艾比湖湖区西部以耕地为主的区域,绿洲退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③绿洲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了3.4196 km,同时,荒漠的重心向东北迁移,迁移距离为6.9999 km。  相似文献   
668.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干旱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长时间序列遥感图像,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研究最佳波段组合并进行图像分类,基于转移矩阵分析了绿洲主要覆被构成要素的转换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75-1998年间敦煌绿洲面积呈缓慢扩张趋势(平均0.35 km2/a);1998-2006年间绿洲面积快速增大(平均3.88 km2/a);2006-2011年间绿洲面积基本稳定。1990-2006年间水浇地和林地的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06-2011年,人工干预加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69.
克里雅绿洲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MATLAB7.0对新疆克里雅绿洲225个土壤样品的土壤含水量和28组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处理,用线性回归法和多重回归法对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 cm、15~20 cm、45~50 cm和0~50 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7、-0.8580、-0.8551和-0.8574;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上而下其关系逐渐增强,其中以15~20 cm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最强;由多重回归分析确定经验方程,其判定系数达到0.6631,说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可作为评估地下水开采利用与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0.
黑河下游绿洲NDVI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选取黑河下游核心绿洲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绿洲区植被变化和地下水位的长期监测,分析黑河下游绿洲植被与地下水位的关系;通过表面分析以及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绿洲植被的分布格局的影响,揭示绿洲植被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结果表明:额济纳地区2001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整体上小于1990年NDVI值,植被生长状况较1990年差;2009年河道附近绿洲区局部NDVI值增加,但大部分NDVI值仍小于1990年。相较2001年,2009年西河中上段河道附近植被有明显改善,西河下段植被仍呈现退化趋势,这主要与东西河分水措施有直接关系;东河上段河道附近绿洲呈现明显好转,东河中段变化不大,而东河下段植被面积略微增加,东居延海周围植被明显好于2001年。通过比较1990年、2001年和2009年地下水位与NDVI值的关系发现,地下水较为适宜的水位仍保持在2~4 m之间,地下水位下降与植被退化或者植被盖度降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