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375篇 |
地质学 | 301篇 |
海洋学 | 69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岩土力学》2017,(Z2):9-17
非饱和黏土中液相与固相基质间的相互作用,依据其形成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毛细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目前建立的非饱和土强度模型多是基于毛细机理建立的,忽略了后者对土体强度的贡献。现有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仍建立在土体受压缩剪切作用的基础上,不适用于分析土的抗拉强度和拉剪耦合强度。为了能够全面地、合理地描述非饱和黏土的强度作用机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非饱和黏土的二元介质压剪强度模型,将非饱和黏土抽象为理想毛细部分和理想吸附由两个理想部分组成,针对两者分别建立了理想强度公式,利用参与函数反映土中两种理想部分所占的比重,描述实际情况下土体的强度特征。在压剪强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非饱和黏土中的拉剪联合作用,建立了非饱和黏土的张拉-剪切耦合强度模型,给出了张拉-剪切耦合强度公式。利用强度模型对非饱和黏土的压剪强度及张拉-剪切耦合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和已有试验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非饱和黏土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62.
结合当地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特点,在若尔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中采用了渗滤液循环回喷处理技术,可实现在填埋运营期渗滤液不外排,同时,结合工程设计,介绍了渗滤液产量的计算方法、处理系统的组成、回喷系统的设计以及构筑物设计等情况. 相似文献
63.
2014年南水进京后北京逐步开展地下水回补工作,区域地面沉降逐年缓减,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回弹。面对北京地区地面沉降开始出现的新变化,科学合理地开展地面沉降防控,精准识别地面沉降防控水位,判别其指示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以天竺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水位与沉降长序列观测资料揭示地面沉降防控临界点与控沉水位,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不同时间段水位变幅与土体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第二、第三和第四含水层控沉水位分别为-14.30 m、-17.31 m和-10.12 m,水位变幅达1.73 m、3.07 m和5.03 m;(2)分层水位与土层形变共振关系周期结果和皮尔逊相关系数验证了地面沉降临界水位时间节点为2019年6月和7月以及2020年10月;(3)区域上结合临界水位变幅时间节点和水位变幅等参数,计算出区域分层储变量为97.11×104 m3、96.57×104 m3和92.95×104 m3。研究结果可为北京乃至全国地面沉降防控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64.
滞回曲线对应力振幅和频率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疲劳载荷对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的影响,作者研究了滞回曲线对应力振幅和频率的影响,获得了载荷超过屈服点后应力振幅增大,滞回曲线趋于稳定,应变硬化效应增强的结果,随着正弦波频率增加岩石的滞回圈频散效应增强,饱和液体加强了这种频散作用,随孔隙液体的粘滞系数增大,滞回曲线的频散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5.
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滑坡发育的一种新因素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综合分析西北季节性冻土地区滑坡发生时间规律和危险斜坡变形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季节性冻融作用产生的冻结滞水效应可使斜坡区地下水富集,土体软化范围扩大瞌 水压力增大,是本区滑坡发育的一种重要外动力因素,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发生条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输电线塔基锥柱基础在不同季节施工条件下其地温的整体回冻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特点,从保持多年冻土地温稳定性的角度优化大开挖类基础施工时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青藏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利用查拉坪地区地质及气象资料,并选择了典型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对锥柱基础不同季节施工后早期地温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10月和1月)施工后,锥柱基础周围土体将保持冻结,其中1月施工后最快10 d回填区土体和天然冻土的温度差异即可消失,回填土热扰动较小;春夏季(4月和7月)施工会增大回冻期活动层深度和基础底部的融化深度,特别是7月施工可使活动层深度降低至基底(4.0 m),而4月施工由于增高了回填土土体温度,导致整个回冻时间长达195 d,不利于基础的重新冻结和后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10月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因此,10月至次年1月可以作为多年冻土区锥柱基础的最佳施工期。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为研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Steel-concrete-steel composite shear walls, SCS)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提出修正后的SCS剪力墙双参数损伤模型,并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72个依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CS剪力墙试件进行分析,研究轴压比、剪跨比、暗柱配钢率、墙身配钢率对SCS剪力墙的极限位移、屈服位移、屈服剪力、累积滞回耗能等指标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基于变形和耗能双重准则的损伤模型。以对数正态分布作为分布密度函数来对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各损伤状态的累积概率密度进行拟合,得到了SCS剪力墙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损伤指数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