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0篇 |
免费 | 689篇 |
国内免费 | 18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399篇 |
地质学 | 4878篇 |
海洋学 | 384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266篇 |
自然地理 | 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66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02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0年 | 6篇 |
194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措勤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新建上二叠统敌布错组,发现其中含有Noeggerthiop-Pterophyllum混生植物群,并确定该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岩,获取一批同位素定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42.
利用原生岩浆定量反演原岩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源不同程度平衡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两种原生岩浆岩的微量元素浓度,提出了一种定量反演原岩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反演前不需要做任何人为假设,为定量研究源区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对汉诺坝新生代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及地幔源区特征作了讨论。反演结果显示本区地幔相对球粒陨石有过明显的REE富集过程,并且不同的REE富集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老柞山金矿田鸡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鸡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并对形成过程进行理论推导 ,认为该矿床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44.
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ge;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 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 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 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 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 分类型来看, 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 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 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 多震型序列当M0le;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 km之间, 当M0ge;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 统计结果还表明, 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 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 对比研究显示, 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海北部岩浆弧发育时期,开展珠江口盆地KP1-1-1井钻遇的浅变质砂岩的近源沉积研究有助于揭示岩浆弧源区的构造特点.根据LA-ICPMS碎屑锆石分析,KP1-1-1浅变质砂岩中存在129~155 Ma、155~172 Ma和172~196 Ma三个年龄组分,这一特点与区域上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碎屑岩浆锆石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如U和Th),高场强元素亏损(如Nb、Hf和Ti);元素组成U/Yb(0.34~3.92)、Sc/Yb(0.48~2.28)、Hf/Th(14.4~186.6)和Th/Nb(24.3~462.7)具有大陆岩浆弧特点;计算的锆石Ti温度为551~786℃,表明属于低温弧岩浆作用.碎屑岩中172~196 Ma锆石组分记录了东沙-大仑-雁荡岩浆弧向西南的进一步延伸,与侏罗纪早期古太平洋斜向俯冲到华南陆块之下有关.155~172 Ma岩浆锆石与古板块强烈俯冲有关,对应于华南165~150 Ma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129~155 Ma时期板块俯冲减弱或俯冲带后撤,可与浙闽同时期板内强烈火山活动对比.碎屑岩中测得最年轻年龄为128.8 Ma,表明KP1-1-1钻遇浅变质砂岩形成时代晚于128 Ma,应属于白垩系,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下古生界岩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