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01篇 |
免费 | 2246篇 |
国内免费 | 34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7篇 |
大气科学 | 1035篇 |
地球物理 | 853篇 |
地质学 | 10939篇 |
海洋学 | 1012篇 |
天文学 | 216篇 |
综合类 | 795篇 |
自然地理 | 5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3篇 |
2023年 | 495篇 |
2022年 | 554篇 |
2021年 | 648篇 |
2020年 | 594篇 |
2019年 | 533篇 |
2018年 | 454篇 |
2017年 | 429篇 |
2016年 | 487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721篇 |
2013年 | 579篇 |
2012年 | 626篇 |
2011年 | 663篇 |
2010年 | 582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511篇 |
2007年 | 480篇 |
2006年 | 458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393篇 |
2003年 | 354篇 |
2002年 | 433篇 |
2001年 | 416篇 |
2000年 | 372篇 |
1999年 | 349篇 |
1998年 | 332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98篇 |
1995年 | 299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275篇 |
1992年 | 316篇 |
1991年 | 294篇 |
1990年 | 257篇 |
1989年 | 207篇 |
1988年 | 79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3.
C型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支承压力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为研究C型采场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FLAC3D软件对孤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垂直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支承压力的平面分布特征、走向支承压力和倾斜支承压力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 煤体中垂直应力分布呈“C”形;② 孤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距离为正常工作面的3~5倍;③ 双工作面“见方”时,支承压力峰值达到最大值。工程实例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其结果可为现场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本研究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分4个季节调查了辽东湾海域的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结果表明:夏季辽东湾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1.89×104 cell/mL。秋季次之,冬季居第三位,春季最低。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聚球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夏季辽东湾的微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3.79×103cell/mL,秋季次之,冬季与春季相差不大。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5.
京珠高速许漯段路基干拌水泥碎石桩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拌水泥碎石桩是一项施工快速、不开挖路基的新型加固技术。针对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出现大量路基病害,采用此桩型进行加固处理。试验桩长为5.0 m,成孔直径为150 mm,间距为1.0 m×1.0 m,每层虚填料为25 cm,夯距为1.0 m,用120 kg重锤,分别对每层夯实10、8、7击的3根桩进行载荷试验,然后对每层夯实8、7击的2根桩进行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每层夯7击,单桩极限承载力达400 kPa,效果最优。通过地质雷达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比分析加固前后路基土体变化,加固后路基不均匀变形减小,土体有效重度增加,含水率有所减少,桩体的吸水排水效果明显,桩的夯实挤密作用良好,路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得到改善。经过桩加固后1年运行观测,加固后路段没有再次出现翻浆、叽泥等病害,表明此桩型加固高速公路路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6.
137.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切割到基底的古河道型铀矿床,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周围,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氧化带-铀矿化带-原生灰色岩石;氧化带-氧化铁再沉积带-漂白带-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138.
139.
抽水型岩溶地下水库的设想:以广西来宾县小平阳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水型岩溶地下水库的基本原理是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形成人工疏干漏斗(即地下水库调节库容)以获得需要的水资源量;雨季通过天然回灌,把调节库容重新充满,岩溶平原区水资源天然调节能力差,地下水丰,枯流量变化大,即使开发利用全啊的枯季径流也难以满足灌溉需要。在平原区浅层岩溶带管道多呈网络状发展,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匀,岩溶渗漏问题严重,通过修建地表水库或堵洞成库调节径流,成功率极低,利用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