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05篇 |
免费 | 3292篇 |
国内免费 | 44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8篇 |
大气科学 | 2151篇 |
地球物理 | 3785篇 |
地质学 | 11759篇 |
海洋学 | 1467篇 |
天文学 | 741篇 |
综合类 | 983篇 |
自然地理 | 7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541篇 |
2022年 | 692篇 |
2021年 | 701篇 |
2020年 | 621篇 |
2019年 | 702篇 |
2018年 | 513篇 |
2017年 | 501篇 |
2016年 | 525篇 |
2015年 | 600篇 |
2014年 | 893篇 |
2013年 | 728篇 |
2012年 | 792篇 |
2011年 | 911篇 |
2010年 | 811篇 |
2009年 | 872篇 |
2008年 | 774篇 |
2007年 | 707篇 |
2006年 | 751篇 |
2005年 | 683篇 |
2004年 | 689篇 |
2003年 | 604篇 |
2002年 | 646篇 |
2001年 | 716篇 |
2000年 | 539篇 |
1999年 | 624篇 |
1998年 | 613篇 |
1997年 | 602篇 |
1996年 | 548篇 |
1995年 | 576篇 |
1994年 | 520篇 |
1993年 | 483篇 |
1992年 | 455篇 |
1991年 | 410篇 |
1990年 | 387篇 |
1989年 | 261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74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3篇 |
1974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一、业务带教工作概况
业务带教工作是指组织通过指定具有高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对新参加工作或是新上岗的同志进行1:1的“传帮带”,帮助新同志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业务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52.
Dieter Jakel 《第四纪研究》1992,12(2):154-155
世界自然地理图显示,除寒漠外全球大沙漠大部分位于热带。科学文献划分出极端干旱沙漠、半干旱沙漠和边缘沙漠带,但这些带之间的界线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常常受不同的观察者的主观和经验所影响。例如,相对于撒哈拉大沙漠区的居民来说,北美沙漠的许多地方似乎有很丰茂的植被。可见人们对于沙漠的理解有多大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53.
54.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56.
本论文通过对南海北部三次台风过境期间基于浮标观测的海浪谱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成熟的台风海浪谱为单峰结构,但实际上在台风海浪的成长和衰减阶段,双峰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双峰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浪和涌浪的叠加以及不同波分量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能量密度的成长率对谱型变化进行高效的预报。此外,台风海浪的主要波向依赖于台风中心相对观测点的位置,而波向的分散情况在相距台风中心较远的区域无明显规律。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六参数波浪谱型拟合双峰谱,其拟合效果相较于前人的谱型更好。通过验证,形状参数和谱宽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然适用于单个谱峰。通过分析谱参量的变化特征,证明了谱参量不仅与台风强度和台风路径相关,还存在很强的交互相关。最后通过拟合海浪谱数据,本文得到了台风影响下海浪有效波高和有效周期之间的成长关系,这对海洋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利用天气图、FY-2云图等资料,分析了0508号热带风暴“天鹰”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其演变;检验分析了国家气象中心WTPQ20 BABJ的路径预报。热带风暴移动路径的预报首先着眼于两个大型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ITCZ),风暴内部结构也对移动路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深厚的软弱覆盖层引起的地震动场地效应会显著放大中长周期反应谱。采用谱比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中获得的部分强震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在本次地震中北京城区的地震动场地效应显著,深厚覆盖层明显放大了加速度反应谱,在T=1.2 s左右反应谱放大倍数可达4.0,说明北京地区的场地和盆地效应使得远场地震动的中长周期成分显著放大。此外,发现参考基岩场地记录是否与土层场地处遭受的基岩地震动一致,仍然是制约统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9.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地区场地响应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台站分布、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为基础,将内蒙古的大部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域分别进行了场地响应研究。对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L≥3.0级以上地震,共计39个台站记录到的124次地震事件的785条波形,根据S波的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反演了三个区域的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对其进行了讨论。本文得到的介质衰减模型和台站场地响应,将对台网测定ML震级需要考虑的量规函数、台站校正值等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台站存在场地放大或缩小的响应外,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西部区域(除极个别台站外)对高频存在明显衰减;中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的反映都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存在明显放大,这与该区域覆盖层厚度大相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