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78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681.
磁铁矿和黄铁矿都是碳酸盐岩中的常见矿物。前者具强磁性(铁磁性),常来自陆源母岩和火山喷发活动,或直接由磁细菌生成,含量不定,其所携带的剩磁,主体上应与岩石沉积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后者则显弱磁性(顺磁性),为有机物在还原条件下分解而成的自生成岩矿物,十分常见。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无疑对古地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华北地台古生代碳酸盐岩样品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表明,其热退磁结果往往能分离出一个与近代和(或)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剩磁成分,推测其应是新生代以来的重磁化成分.其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剩磁强度衰减曲线和三轴饱和等温剩磁的热退磁曲线,都一致地反映出其载磁矿物组合中明显含有磁铁矿,有的甚至以磁铁矿为  相似文献   
682.
利用GeovecteurPLUS处理系统通过对西北某区复杂地表地震资料分析及处理,找到了解决该区静校正的关键步骤,就是在常规静校正的基础上,使用残余静校正和交互剩余静校正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文中提出的残余静校正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683.
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软件系统的概况和在其中关键技术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84.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认定了煤和煤系沉积是东海陆架区的主力油气源岩,通过大量钻井验证了盆地中三类不同成因的圈闭.从环西太平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看,西太平洋是一个自北而南的沟-弧-盆(陆缘海)系统;大体以台湾海峡为界,东海盆地是一个由转换或被动边缘演化而来的聚敛边缘,而南海属于由活动或聚敛边缘转化而来的被动边缘.东海盆地与菲律宾海盆地具有相似的时空演化特征,由此论证了东海新生代盆地属于残余弧后向洋后退盆地.  相似文献   
685.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86.
本文根据中国西南部四个强震带残余应力场水平和铅直分布的测量和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震源的作用:降低震源岩体强度,增大震源岩体形变,与现今应力场迭加在一起促成地震,随岩体破裂释放残余弹性能加到震源释放的现今弹性能中去提高震级和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687.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统遮普惹组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磊 《沉积学报》1995,13(A01):88-95
西藏地区层位最高的海相地层是始新统。岗巴地区出露了层序发育较完整的始新世地层遮普惹组。此区遮普惹组下部由生物屑灰岩组成,可划分成8个微相类型,上部主要是钙质泥岩、粉砂岩。下部灰岩形成于滨岩-浅海环境,包括潮间浅滩,潮下浅水和潮睛较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688.
689.
本文在对西秦岭4条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地层对比揭示了三叠纪秦岭海盆进化的一般模式和海平面变化的细节。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三叠纪时,秦岭北侧属于温带生物区系,秦岭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生物区系。秦岭各区与邻区之间生物相似性系数研究表明,秦岭三叠纪海盆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但不是宽广的大洋。  相似文献   
690.
利用“海洋四号”调查船HY4—871,88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取得的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及多金属结核样品,研究探讨了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不同物质相中结核主要成矿元素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结核成矿元素的来源及其成矿机制。研究表明,Mn、Fc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中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间隙水和结核中则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间隙水中Mn、Fc密切共生,而结核中Mn、Fc则高度离散,这表明在沉积物早期成岩阶段,Mr~Fc在间隙水中有着相同的溶出富集机制,而在结核形成过程中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沉淀聚集机制。此外,Co、Ni、Cu与Mn、Fc之间组合关系的变化则反映了不同海底作用的影响。底层水与结核及间隙水与结核相应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化表明结核主要成矿元素的来源不同,Mn、Ni、Cu主要来源于间隙水,Fc、Co则主要来源于底层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