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1770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水下扇沉积地层为例,进行了水下扇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水下扇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及长期4个级次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5个中期旋回、27个短期旋回及多个超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砂体发育规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62.
刘天夫  季长军 《地球学报》2024,45(3):365-374
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侏罗系海相地层的地表露头有大量的油气显示。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多套含油气系统,油气性质复杂。本次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中部油页岩露头、探井岩心的油气显示以及地表油气显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TOC分析、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的分析,更为详细地研究了胜利河地区烃源岩类型,对原油来源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该地区J2b组中部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该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还原性海相沉积环境。研究区样品的有机质输入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DB4142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贡献,BD4902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处于成熟阶段,所有样品均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的化合物,指示样品均遭受了较为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依据生物标志物指纹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特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原油主要来自于同层位(J2b)的烃源岩,而B、C、D类原油没有或者很少有该套...  相似文献   
963.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原油可以分为两类,庄1井和沙1井原油属于第一类,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南部征沙村地区征1井原油为第二类,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也有侏罗系的贡献。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结合生排烃史与构造配置关系研究,认为征1井三工河组油藏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油气来自于昌吉凹陷的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烃源岩;而庄1井和沙1井三工河组油藏具有多源多期油气注入,早白垩世末至古近纪,油气来自于北部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古近纪构造调整以来,混入了来源于昌吉凹陷的油气。各口井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证实了研究区侏罗系原油近期是从征1井向北运移的。  相似文献   
964.
羌塘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对深部结构和密度变化反应敏感,密度较低的深部油储能够导致布格重力显著减小,密度较高的深部玄武岩能够引起布格重力明显增加.基于野外观测和钻探标定形成二维地震反射解释剖面,以岩石地层的几何参数和密度为约束,建立羌塘盆地北部正反演模拟初始模型;采用Model Vision软件,通过人机交互反复试算,拟...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含气地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用超声波测试了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砂岩样品在不同饱和度下的纵、横波速度和衰减Q值.实验表明砂岩样品的物性和流体含量对纵波的速度和衰减的影响均大于横波,含气饱和度大于60%时纵波Q值变化明显;物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纵波Q值越小,吸收越大.分析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利用纵波的吸收衰减预测砂岩含气性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66.
再论相对湿度对区别都市霾与雾(轻雾)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16,他引:19  
吴兑 《广东气象》2006,(1):9-13
在都市,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或轻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霾现象或者是灰霾天气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全国气象系统的台站观测中,区分霾与雾(轻雾)的判据比较混乱,缺乏可比性,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将大量霾记成了轻雾或雾。实际上近地层大气中每时每刻总是有霾存在的,而雾滴的存在是少见或罕见的;霾滴要想通过吸湿增长成为雾滴,必须有足够的过饱和度,能够越过过饱和驼峰才行,这在自然界并不容易。在非饱和条件下,不但非水溶性的霾不能转化成雾滴,既便是水溶性的霾粒子一般也不可能吸湿转化为雾滴。实测资料表明出现雾时,极端最小相对湿度是91%,在相对湿度低于90%的情况下,没有观测到雾。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物理过程,在自然界中的霾滴通过吸湿过程增长成雾滴几乎不可能。历史上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从来不存在以相对湿度70%界定轻雾与霾的补充规定,由于理解的问题,将大量霾记成了轻雾。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宏观特征的各种判据来确定。建议将相对湿度的阈值定为90%,作为区分轻雾(雾)与霾的辅助判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67.
重磁化碳酸盐岩中磁性矿物相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和电子探针元素特征X射线像分析与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对已进行过岩石磁学实验研究的 10个华北地块早古生界重磁化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磁性矿物相变特征分析 .在部分样品中发现了通过交代黄铁矿形成的、不含Ti的次生磁铁矿 ,它们可能就是重磁化剩磁的主要携磁矿物 .在其中 4个样品所含的磁铁矿中还发现了黄铁矿交代残余 ,这为确认磁性矿物相变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并为如何识别与重磁化相关的次生磁铁矿提供了鉴别标志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重磁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68.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煤系地层可否成为该盆地另一套油源岩的问题,历来存有争议。系统的煤岩和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煤中倾油性的壳质组分含量低,基质镜质体的类型也不利于生油,因此,延安组煤系有机质不大可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成油藏  相似文献   
969.
刚性测试技术在现场抗剪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利用刚性的测试技术在现场测定岩体弱面抗剪特性,从而能够了解剪应力-剪切位移变化的全过程,和弱面剪切破坏的机理以及确定各种强度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