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1771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温硁开 《海岸工程》1994,13(1):31-35
为了解决孤东外海原油生产的运输、加快浅海油田的开发,对拟建外海油码头进行了探索。认为如果浅海原油生产具有相应的规模,或短期内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则建设外海油码头的经济性是可行的,特别是社会效益比较可观。可以肯定,它的建设能为孤东、孤岛、河口等地和东营港的开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前的研究表明密度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可用来精确计算储层的天然气饱和度。传统的气体储层中开发的用于天然气饱和度计算的密度-磁共振法也可用于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分析。在不使用复杂方程或假设的情况下,基于经验方程,密度-磁共振方法可得到精确的地层孔隙度、气体和(或)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本文通过密度-磁共振响应方法来识别Mallik 5L-38井所穿沉积剖面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带。结果证明密度-磁共振方法可以计算经气体校正后的孔隙度和精确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根据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调查资料,着重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生物活动的关系。该上升流区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的特征值分别为24.4℃,34.3,4.49mlO_2/L和93%。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松散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规律以及水合物对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影响,在粒径为0.18~0.28mm天然沙中进行了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并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实时测量了反应体系的声学参数与含水量。结果表明:根据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速率,可将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分为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分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分解期和样品表层水合物快速分解期以及样品内、外层水合物均快速分解期3个阶段;由温度和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水合物先在沉积物表层生长,然后在沉积物内、外层迅速生成;由水合物分解过程3个阶段的平均分解率,得出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对声学参数的研究表明:水合物在松散沉积物中先胶结骨架颗粒而生成,使纵波速度和声波衰减在饱和度0~1%之间陡然增大;随后水合物开始在沉积物孔隙中形成悬浮粒子,造成超声波信号在饱和度1%~90%间淬熄,声波速度无法获取。研究结果在揭示沉积物中水合物与颗粒间接触机制的同时,为海上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信号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the major type of producing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se beds clear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 from the top of the sec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becomes weak or is absent when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are less than 2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The effect on top Ordovician reflection became weaker with deeper burial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but the developed deep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caused stronger reflec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Ordovician. This interior refl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rong long-axis, irregular and bead string reflections, and was present 8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Aimed at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frequency to "tune-in" bed thickness, was used to predict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hrough finely adjusting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ice at 30 Hz of the tuned data cube can best represent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Two large N-S-trending strong reflection belts in the mid-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along wells TK440- TK427-TK417B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along wells TK404-TK409 were observed distinctly on the 30 Hz slice and 4-D time-frequency data cube carving. A small N-S trending reflection belt in the southern part along wells T403-TK446B was also clearly identified. The predicted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area coincides with the fracture-cavities connection area confirmed by drilling pressure testing results. Deep karst cavities occur basically in three reservoir bed-development belts identified by the Ordovician interior strong reflectio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proved to be a useful technique in identifying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相似文献   
20.
低阻油层的电测井资料反演与动态侵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是造成油层低电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泥浆滤液侵入越深,对测井结果影响越大,甚至造成解释错误或油层漏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电测井反演预处理,并将其同以多相流渗流、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的电测井动态模拟相结合,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动态侵入特点,获取原状地层真电阻率和流体饱和度,从而有效地改善低电阻率油气层电测井资料的有效性,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