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827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81.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的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的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相似文献   
982.
系统阐述了内蒙古宝音图隆起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详细介绍了区域矿产资源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岩石地层含矿性、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重砂特征4个方面论述了该地区之成矿潜力,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并划分了区域成矿远景区.认为宝音图隆起区找矿潜力巨大,今后的找矿勘探中应注意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非传统资源的找寻,注意“三高一低”找矿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983.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演化过程研究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部署, 最新通过对K/J不整合界面之下红层的研究发现成岩作用可以为车莫古隆起演化历史提供一些可靠信息.研究认为红层系赤铁矿化所致, 非同沉积期的产物, 其形成机理类似于砂岩型铀矿形成过程中的潜水氧化和层间氧化作用模式.研究区的红层曾经历了初始压实作用、淋滤作用(赤铁矿化, 或称褐色蚀变, 导致红层形成)、白云石化钙质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方解石化钙质胶结作用、再次压实作用(压裂) 和绿泥石化胶结作用的演化过程.成岩作用的有序演化记录了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历史, 初始压实作用预示着侏罗系连续沉积并一度被深埋, 车莫古隆起隆升速率小于盆地沉降速率; 随之而来的褐色蚀变预示着车莫古隆起大幅度抬升, 侏罗系被剥蚀出露地表并遭受了全面的潜水氧化和层间氧化作用; 再次压实作用和大规模胶结作用预示着侏罗系被再次深埋, 这是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和新生界充填的结果.由此可见, 成岩作用蕴藏了丰富的盆地构造演化历史信息, 成岩作用是盆地构造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84.
黑龙江省东北部桦南隆起的隆升时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虎林、勃利、鸡西、双鸭山、双桦等盆地与桦南隆起的关系对本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从区域地层对比、海相古生物化石、盆地边界断裂以及地球物理MT剖面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揭示黑龙江省东北部盆地群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在城子河、穆棱期由东向西共同遭受海侵事件,现今盆地南界均为破坏性逆冲断层,综合认为各盆地在城子河、穆棱期为一统一的大陆边缘近海盆地--三江-穆棱盆地,桦南隆起尚未隆升。结合猴石沟组的古水流向、砂岩的物源区分析及砾岩砾石成分统计认为,桦南隆起应于东山组沉积期后隆升,并在猴石沟组沉积期已隆升一定高度,为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形成现今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盆岭格局”。  相似文献   
985.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研究程度偏低、认识出入较大,沉积期古隆起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最新的井震及野外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建立了上扬子地区奥陶纪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重建了重点层位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揭示,二级层序结构控制了沉积充填结构,每个二级层序的下部地层厚度起伏明显,指示了古地貌明显起伏特征,古隆起区具有明显的三级层序超覆沉积缺失结构;二级层序晚期古隆起范围缩小,填平补齐作用使得三级层序地层厚度总体稳定.岩相古地理分析揭示,奥陶纪总体具有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稳定古隆起环绕中部凹陷区特征,川中古隆起明显分隔中部凹陷区;认为川中古隆起及南北两侧古隆起具有间歇性扩大、川东地区SSQ2早期存在隆起区,而中部凹陷区总体具有持续性沉降及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表明,早奥陶世桐梓组沉积期继承了娄山关群的总体古地理格局结构,形成了2个膏岩区及古隆起周缘白云石化颗粒滩相带组合,而湄潭组可能存在西部来源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986.
彭中勤  田巍  苗凤彬  王保忠  王传尚 《地球科学》2019,44(10):3512-3528
雪峰古隆起边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和储集条件,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但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保存条件复杂,页岩气勘探一直未获突破.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钻探资料,结合有机地化分析测试等手段,对雪峰古隆起边缘即沅麻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牛蹄塘组沉积于深水陆棚相,页岩有机碳含量TOC值普遍大于2.0%,一般在3.0%~5.0%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有机质成熟度2.17%~3.38%之间,平均为2.79%;页岩碎屑矿物平均含量77.25%;粘土矿物平均含量22.71%,硅质含量高,脆性较大,易于储层改造.综合地化、储层物性及保存条件等评价指标,提出沅麻盆地草堂凹陷及古隆起北缘凤凰-吉首-张家界一带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87.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其化学成分可以用于判断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对武当隆起西段牌楼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黑云母Al~Ⅵ原子数较低(0.128~0.395),而Ti原子数适中(0.236~0.267),属于铁叶云母,并且均具富Fe贫Mg的特征,Fe~(2+)/(Fe~(2+)+Mg)值为0.985~0.989。岩相学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牌楼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岩浆成因,结晶温度为640~710℃,寄主岩体的固结压力为0.9~1.7 GPa,log f_(O_2)变化于-18.1~-17.4之间,指示其形成于低氧逸度环境中。岩浆的氧逸度较低可能是导致牌楼岩体不能形成Cu、Au和Mo矿化的决定因素,而缺乏Sn矿化可能与熔体温度较低有关。综合黑云母化学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牌楼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侵位于非造山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88.
河南省地热资源类型按照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区4 000 m以浅储存的地热水总量为82 063.23×10~8 m~3,储存热能总量为7 734 086.01×10~(12) kJ。不考虑回灌时,全省沉积盆地型地热可采流体量为92 223.93×10~4 m~3/a,可利用热能量196.6×10~(12) kJ/a;考虑回灌时,全省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可开采量5 931 841.92×10~4 m~3/a,可利用热能量为13 003.47×10~(12) kJ/a。统计分析显示,按地热流体可采量为92 223.93×10~4 m~3/a、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196.46×10~(12) kJ/a计算,即使按50%利用,其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地热开发可带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989.
对盆地内部大型古隆起地质结构认识的逐渐加深,往往伴随着重要的油气勘探发现,前期丰富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泸州古隆起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聚油气构造单元之一。同时,泸州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又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它是扬子板块内部变形与周缘地块在印支期造山运动的联合响应,是研究盆-山耦合关系与盆地叠加改造过程的天然场所。借助于大量的地震反射剖面和钻井资料,对川东南地区印支期泸州古隆起进行详细的厘定。通过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分析,识别隆起发育地区的三叠系地层缺失情况。在精细追踪地震层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进而认识泸州古隆起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追踪不同时期的地层尖灭点分布范围,较为详细地刻画出泸州古隆起的展布特征。结合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进一步分析泸州古隆起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特征,提出泸州古隆起的成因机制模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发育印支期的泸州古隆起,其经历了3个显著的演化阶段:早三叠世嘉陵江组沉积时期为萌芽期,中三叠世雷口坡组沉积时期为发育期,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沉积时期为隆起的消亡期。泸州古隆起的形成受控于周缘地块的印支期造山运动,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雪峰造山带自东向西挤压、迁移过程中形成于山前坳陷带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990.
塔北古隆起的三维地质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沉积盆地早期的物质记录,揭示盆地深层地质结构、构造样式及其变化特点,还原构造-古地理环境等。塔北古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是研究板块内部变形的理想场所。对塔北古隆起地质结构的精细解析有利于加深对古隆起控油气理论的理解,对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文中基于整个塔北地区的地震资料以及大量钻井资料,建立其三维地质结构,通过Petrel软件实现三维可视化。塔北古隆起存在12个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五大构造层:基底(AnZ)、震旦系—下古生界(Z-S)、上古生界(D3d-P)、中生界(T-K1)、新生界(E-Q)构造层。塔北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受其深层主干断裂系统控制,依据深层主干断裂发育模式的差异,可将古隆起分为4段:(Ⅰ)温宿凸起段;(Ⅱ)英买力低凸起段;(Ⅲ)哈拉哈塘凹陷与轮南低凸起段;(Ⅳ)草湖凹陷与库尔勒鼻状凸起段。哈拉哈塘凹陷-库尔勒鼻状凸起(甚至包括孔雀河斜坡)的古生界构造层保留了NE-SW向的古生代构造形迹,与近E-W向深层主干断裂系统斜交,可能指示塔北古隆起在晚古生代处于右旋压扭性或NW-SE向主应力环境,直到侏罗纪—早白垩世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