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825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高产油气井、大型油气田的极好储集体。生物礁与礁硅岩套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石、矿物、生物组合均有很多相似之处。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矿床—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有一个共同的地质背景:均是拉张的裂谷环境,盆地基底破裂,深部物质(包括上地幔物质)大量涌入盆地,这种深部流体一方面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另一方面,富含CO_2,CO,H_2,CH_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油气田。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不仅仅存在空间联系,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
南黄海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的展开,勘探深层海相油气成为必然趋势。借鉴下扬子地台海相油气勘探学术研究基础,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由古生界组成、经历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构造”,以及与古构造相关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裂隙(裂缝)储集系统,认为它们与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沉积序列、烃源岩及油气成藏规律具有可比性,因而具备形成油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南黄海盆地南部的勿南沙隆起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古构造单元,是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油气藏有利地区,可作为近中期勘探战略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63.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总被引:170,自引:8,他引:170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红色碎屑建造强烈变形,开始以扇砾岩为主的内陆磨拉石沉积。其后,在2.5Ma和1.7~1.66Ma相继发生强烈隆升,青藏高原地貌总轮廓形成,黄河现代水系格局出现,总称之为青藏运动(A,B,C三幕)。随后,黄河及其支流发育一系列阶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黄河溯源侵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省位于天山 ̄兴蒙地槽系的东部,中生代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由隆起区和内陆凹陷组成的三个大的北北东向构造带。依据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点与聚煤盆地分布规律,可将我省中新生代聚煤盆地划为四个聚煤坳(断)陷区。根据区内聚煤盆地群分布规律及其各坳(断)陷内煤系岩性,岩相特点,在聚煤坳(断)陷区内研究“赋煤”(次级)构造是在我省今后开展找煤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65.
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的Love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曲线坐标的方法研究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的Love波频散问题。文中用曲线坐标描述地形并给出了满足界面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在不同层次中的解答,从而给出了Love波的频散方程和曲线。在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Love波的频散不但与频率有关,而且受局部地形形状的影响。作为算例,本文给出了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Love波的频散曲线,并与经典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塔里木盆地北缘大地热流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一轮台地区进行了热流测量,取得了西北地区的首批热流值。研究区在地质上属雅克拉一轮台基岩隆起带,巨厚的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基岩之上。西段雅克拉地区在深约5400m 的不整面之下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覆厚仅数十米的侏罗系及厚约5300m 以上的下白垩统一第四系,在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之间有一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67.
青藏高原的隆起,沙漠和黄土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大幅度的隆起,地质历史由第三纪进入第四纪。西域组(或玉门组)底的不整合面应代表我国第四系的下限,约3.00Ma B.P.。随青藏高原的抬升,气候日趋干燥,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黄土是由北部戈壁、沙漠中细粒物质被风吹至南部,后经季雨冲洗堆积在盆地中形成的。青藏高原上不存在第四纪大冰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隆起关系密切,西瓦古猿在向北迁移中灭绝,其旁枝在高原东部形成真正的人属,然后再向北、东迁移,最终演化为智人。  相似文献   
68.
朱立平 《地理研究》1992,11(4):57-67
采用粒度分析、岩石岩性分析、砾石统计等方法,本文认为新疆叶城地区第四纪粗砂砾层为冲积-洪积类型。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呈带状变化规律。沉积物分布受昆仑山强烈隆起的控制,反映了昆仑山隆起的时代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69.
阴山山链隆起机制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山隆起为异常地幔发育区,软流层上凸、岩石圈变薄、幔汁上侵、地幔底辟,垂直运动激烈;阴山隆起又处在南北两大板块夹击挤压构造带上,水平运动强烈。所以,阴山隆起是中新生代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阴山山链的隆起,在其南缘形成了呼包、临河等地堑式盆地。  相似文献   
70.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降坪黄铁矿床是产于云开隆起中段偏北震旦系海相碎屑岩-细碎屑岩中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矿床成因和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局部经受了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黄铁矿的δ~(34)S值在-25.55‰—+21.07‰之间,与矿石及黄铁矿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反比。从条带状细粒黄铁矿到块状粗粒黄铁矿,亦即从南到北,硫同位素组成从富轻硫变为富重硫。条带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体围岩一致,为富放射成因上地壳源铅,块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均一,三组铅同位素比值较条带状矿石略低,为原始沉积的矿石铅与热液带来基底混合岩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