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绍先  曹刻 《高原地震》2002,14(1):32-40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巨震对欧亚地震带、中国大陆及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10-20年欧亚带可能处于巨震活跃时段,其间可能发生多次巨震;同期中国大陆相应处于地震活跃期,大陆西部有发生多次7.0级以上大震的可能;受欧亚带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7级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2.
滑坡发育在云南西南部的怒江岸边。由于该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河流溯源侵蚀强烈,山高谷深;该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带东缘附近,地壳抬升幅度大,活动断裂密集,破坏性地震频繁,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广泛;该区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雨季暴雨发生频繁。特殊的地貌环境、脆弱的地质环境和高强度降雨过程造成该区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相似文献   
103.
潘婕  王盘兴  纪立人 《气象科学》2004,24(2):127-136
定义了夏季(6~8月)欧亚中高纬500hPa逐日流型指数Ⅰ,用它确定了1959~2000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典型持续流型W、E、C。统计表明,流型指数Ⅰ、持续流型与欧亚中高纬500 hPa环流形势特征及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关系密切,从而证明了它们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德国卫星激光测距(SLR)数据分析中心GFZ对1980年1月-1991年7月获取的SLR观测数据处理后得到的41个SLR站的站速度,解算了北美、欧亚、太平洋、南美和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得到了第1个SLR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SPMM1.与地学板块模型RM2和NUVEL-1的比较指出,SPMM1大体上与地学模型一致,与NUVEL-1更为接近;SPMM1的欧亚与北美板块相对运动欧拉极与NUVEL-1的相应极很接近,但旋转速率明显偏小.还分析了各板块上SLR站的局部形变特征.欧亚板块东部和西部存在10-20mm/a的相对运动;板块边界附近SLR站的残差站速度基本上反映了该边界的构造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欧亚雪盖的时间序列与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之间的回归系数分离出与欧亚雪盖相关的异常环流的响应场。研究表明,这种回归响应场不仅能表示雪盖和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能反映相关中心的振幅大小。环流响应场的振幅在中层较大,中上层具有显著的相当正压结构。冬春夏季的环流对冬季积雪的响应场上都存在明显的定常行星波列,冬季为NEUP型和NPNA型,春季略有变化,夏季存在LEU型和EANA型波列。响应场的行星波列具有分支现象,并以波阵面的形成进行能量传播,能量传播在副热带地区出现拦截。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欧亚雪盖的时间序列与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之间的回归系数分离出与欧亚雪盖相关的异常环流的响应场。研究表明,这种回归响应场不仅能表示仅盖和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能反映相关中心的振幅大小。环流响应场的振幅在中层较大,中上层具有显著的相汉正压结构。冬春夏季的环流对冬季积雪的响应场上都存在明显的定常行星波列,冬季为NEUP型和NPNA型,春季略有变化,夏季存在LEU型和EANA型波列。响应场的行星  相似文献   
107.
分析结果发现2004年河南北中部出现的冷冬年气候特点是寒冷时间长,日平均气温低,逐日气温日较差较小,极端低温出现少;历史上冷冬出现的气候演变有连续性,一般≥4年;2004年冬季(12月~翌年2月)亚洲中高纬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北高南低,西风带纬向环流占优势,咸海到巴尔喀什湖间较长时间维持冷低中心,是造成当年冬季寒冷的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8.
《测绘通报》2006,(4):77
2005年仲夏,在美丽的乌鲁木齐,曾铺设了一条“测绘时光廊”,它记载了中国从古到今发生在测绘界的大事,许多中国测量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在这条时光廊面前各抒己见,发表对中国测绘、测量仪器行业的真知灼见。这正是由上海欧亚测量系统设备有限公司倡导并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  相似文献   
109.
分析了南岳雨凇与冷冬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冷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在暖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岳冬季气温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偏弱时,南岳冬季偏冷;副热带高压偏强时,南岳冬季偏暖。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北界偏北时,南岳冬季偏暖,反之偏冷。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偏东时,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反之偏少,而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超前于冷暖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范可  王会军 《中国科学D辑》2006,36(4):385-391
研究了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冬春两季东亚气候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南极涛动强年不利于东亚冬春两季冷空气的活动. 通过平均经圈环流分析发现, 在南极涛动异常年有从南极到北极分布的经向遥相关, 并且该遥相关具有正压的结构. 此遥相关冬季在欧亚地区显著, 春季在太平洋地区显著. 研究还表明, 南半球高纬的平均纬圈西风, 在冬季与欧亚西风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冬季经向遥相关的存在; 在春季, 则与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因此, 局地经向遥相关是冬、春两季中南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