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2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2811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对利用声幅—变密度测井判断固井质量的测井原理和工作方式及资料的解释处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固井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曲线反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资料解释中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2.
 采用可以有效控制环境因子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30种植物叶凋落物的CO2释放量及释放速率。结果表明:①在28 d培养期内,不同植物叶凋落物释放的CO2量差异很大,其中,多年生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量平均值大于一年生植物,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禾本科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量平均值明显小于其他植物,二者之间呈显著差异。②在28 d培养期内,不同植物叶凋落物每四天CO2释放速率差异很大。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叶凋落物28 d内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无显著差异;禾本科与其他植物叶凋落物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在培养的前16 d差异呈显著,而后差异消失。③植物叶凋落物的全碳含量,氮含量,C/N,灰分/N及灰分含量不同造成CO2释放量及释放速率的差异。叶凋落物28 d释放CO2的量与叶凋落物初始碳含量及灰分含量均无相关关系,与叶凋落物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凋落物C/N及灰分/N呈显著负相关。叶凋落物培养期内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与叶凋落物初始碳含量无相关关系;叶凋落物0\_20天释放CO2的速率与叶凋落物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凋落物C/N呈显著负相关;叶凋落物9\_28天CO2释放速率与灰分/N呈显著负相关;培养后期(17\_28天)的CO2释放速率与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3.
为了验证S型花岗岩中存在有机质残余的可能性,利用分离沉积岩中干酪根的酸溶法处理赣南西华山的花岗岩样品。酸不溶残渣的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表明,不溶残渣中有少量黑色含碳的物质。激光拉曼探针和显微富利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显示,残渣中含碳的物质是成分和结构不均匀的碳质物(carbonaceous matter)。西华山花岗岩中含有碳质物意味着该花岗岩浆源于沉积物,而且结晶温度比较低、压力较高,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吻合。  相似文献   
194.
王宏伟 《吉林地质》2002,21(1):89-91
本文重点阐述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潜水位上升,在特定的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诸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并对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5.
对拉木巴洛盆地进行物源区分析对于确定盆地的性质、划分类型和推断其所处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运用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沉积构造学的理论 ,采用矿物分析、粒度分析、砾石成分及古流向分析和碎屑骨架分析的方法 ,并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循序渐进的追索出拉木 -巴洛盆地内沉积物的来源 ,并进行了物源区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6.
197.
浙江湖州三天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龙 《浙江地质》2002,18(1):41-44
本通过对湖州三天门地区四种类型金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本区金矿类型总体上属于风化淋积型金矿,并就其成矿条件作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次生富集作用是本区金矿成矿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8.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发育着西藏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对这套海相沉积的研究,可提供关于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的良好信息,本文对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遮普惹组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参考Wilson(1975)的标准微相,初步识别出10种微相和5种生物相类型。同时对遮普惹组中的砾状灰岩的成因机制作了有益的探讨,它完全是由沉积作用而成;胶结物不是源于物质的重新分配,而是台地边缘斜坡的等深流沉积。以此为基础,对西藏特提斯晚期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岗巴-定日盆地在始新世Ypresian-Lutetian早期接受海侵;自Lutetian晚期开始,区内总体处于一种海退环境,但由于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岗巴地区在Lutetian晚期-Bartonian晚期成为-深水坳陷盆地;至Priabonian早期,海水完全退出本区。  相似文献   
199.
西藏易贡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地质灾害链特征研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位于西藏波密县易贡乡境内的扎木弄沟源头至沟口外的易贡藏布两岸.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6.7~7.0km,其堆积体前缘最大宽度约3.0km,纵向最大长度4.6km,最大厚度近80m,滑坡体表面总面积为8.69km2,体积达3.0×108m3.从山体崩塌开始到滑坡滑动直至停积就位,仅用了约3min,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37~39m/s.在受到巨大撞击和在高速运动中解体的崩塌岩块因其质量大而分布在滑坡体的中后部,滑坡体前缘及两侧是混有大量空气、粉尘和富水的碎屑物质形成的碎屑流堆积.因在运动中主流线与两侧的速度有差异,产生的剪切力以及主流前缘受到原堆积垅的阻挡,使两侧富含高密度气团的碎屑流运动分别出现典型的左旋及右旋的涡流特征.高速碎屑流使滑坡堆积体两侧及前缘普遍受到裹夹着砂、石与水的高密度气团冲击.从滑坡体的主堆积区向前缘和两侧清楚地呈现出密度流差异,并受原始地形影响,表现为不对称的堆积特点.滑坡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气垫效应,在坠落停积后大量气体快速逸出,并伴有喷水冒砂和局部塌陷等现象.该滑坡是受区域性强烈上升、丰富的降水以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由地形条件、地层结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原生结构面及次生裂隙受冻融作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在 超量冰雪融水的诱发下,导致花岗岩体内空隙水压力剧增,引起山体崩塌(一次性崩塌体积达3.0×107m3 ,崩塌岩体垂直下落高度约2580m),尔后激发的具有崩塌-滑坡一体化特征的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的不确定周期与继发性特征完全不同于一些大型的蠕动性滑坡.将这起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及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与历时时间联系起来研究,不难发现该滑坡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超量冰雪融水引发山体崩塌,以山体崩塌激发超高速远程滑坡,又以滑坡体堵塞易贡藏布成湖的方式,导致上游湖水淹没周边大范围农田、茶场、草场、房舍及森林而成灾,尔后通过湖水溃决方式冲毁易贡藏布、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及其两岸的所有桥梁、交通及通信设施,并使其下游沿江地区长达450km范围的居民受害.最终以洪水冲蚀河谷坡脚,造成数百km河谷地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坡脚失稳,致使沿江河两岸的河谷发生崩塌、滑坡,形成浅层牵引式滑坡带等次生地质灾害而告结束.由此认定该滑坡是一个具有明显时间序列、以山体崩塌激发高速远程滑坡为主、有超常危害性的巨型滑坡地质灾害链.  相似文献   
200.
单站气象要素剖面图是日常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计算机绘制剖面图可做到快捷、美观和自动化,且能克服纸质剖面图存储中的诸多弊端,适宜长期保存。广州市单站要素及特征曲线显示系统除把纸绘剖面图的内容搬到屏幕外,还增加了一些物理量。系统可实时显示广州五山站、四个县级市、清远探空站、衡山站的基本资料,显示气压、温度、湿度等观测要素或清运探空站物理量的时间演变曲线。系统用VB5.0编写,目前已在业务上使用,成为广州市短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