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主要利用实验的方法,并结合计算,对淮南煤田各研究矿区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煤层气的比例进行了对比估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估算的研究区煤层气的混合比例较为一致。淮南煤田混合煤层气中次生生物成因气所占比例较大,最高达到了79%,最低的也占到了43%。同时,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煤层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可明显提高煤储层的含气量。因此,淮南煤田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矿区煤层气资源的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92.
《世界地质》2023,(4):691-700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与差异性,总结了深层砂岩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有效孔隙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3号构造沙一段以及4号构造东三段,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1号构造东三上亚段与高尚堡构造沙一段。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相对较高的变质岩岩屑和石英碎屑含量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碎屑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溶蚀以及长石受挤压应力破裂成缝,构成深层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3方面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3.
94.
95.
朱芳冰  周红  刘睿 《地球科学》2015,40(11):1870-1875
地层水特征是研究盆地演化及稠油分布的重要因素.稠油在辽河盆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占有重要比例, 地层水化学场研究是预测稠油分布的基础,利用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资料研究地层水来源,分析水介质条件对原油降解稠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西部凹陷地层水的矿化度和离子构成受深度控制,具有“垂向流”特征;其化学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地表水注入强度及局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变化,地表水注入强度及运动特征的差异是原油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决定了其化学条件和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地表水淋滤作用是降解型稠油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6.
97.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在东部和西部几个大油区均有分布,而且储量很大。近年来由于热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稠油开采得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
五星锡矿床成矿元素有Sn、Pb、Zn,伴生元素为Cu、Ag、As,产于岩体和地层中不同产状的矿体,其原生异常分带特征不同,次生晕的Ⅰ、Ⅱ、Ⅲ级异常分别反映矿体赋存部位、矿化范围和蚀变范围。  相似文献   
99.
<正>1引言2009年汛期,我国大部地区暴雨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江大河干流水势基本平稳,但强降水天气面广、极端性强,部分中小流域洪水频发,局地和区域性暴雨洪  相似文献   
100.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稠油成藏机理与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王庄—宁海地区发现了大量稠油 ,但原油的成因及其成藏机理仍不甚了解 .在以往原油成因与油源调查基础上 ,利用非烃含氮化合物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对该区进行油气运移方向与相对距离、成藏时间与期次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北部带原油具有由南而北的运移分馏效应 ,反映北部陡坡带原油来自南部的利津洼陷 ;王庄—宁海地区原油总体具有由东而西的运移分馏效应 ,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主要油气注气点 .王庄—宁海原油烃类与非烃组成与分布特征揭示该区油气具有混合聚集特征 .包裹体测试反映王庄—宁海地区油藏主要为晚期成藏 ,距今小于 5Ma ;而靠近生油中心地带包裹体具有早期成藏的记录 (± 36M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