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33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71.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储层中发现的高含硫天然气三级储量已近1×1012 m3。鲕粒白云岩储层集中分布在含蒸发岩的层序中,储层中有残余石膏、硬石膏及它们的模孔、方解石铸模(假象)等,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与蒸发海水有关。白云石化由层间古暴露面向下增强的成岩层序说明这种白云石化是成岩早期发生的,并可能有大气降水与蒸发海水混合的影响。白云岩样品各结构组分氧、碳同位素微区测试数据差别显著,这说明采用岩石混合样做研究白云石化成因的地球化学分析可能导致误解。飞仙关组的白云岩中多数保存了原岩结构幻影、结构残余或原岩的全部结构说明白云石化过程是等体积交代。白云岩储层中的孔隙是各种溶蚀孔而非白云石化等摩尔交代的体积收缩孔。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储层中沥青和溶蚀孔的关系表明深埋晚期溶蚀孔最发育。在溶液中碳酸的电离常数大大高于氢硫酸,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天然气组分中的CO2相对于H2S的质量亏损和储层中有富轻碳的高温方解石充填晚期溶孔、裂缝表明储层中的晚期溶解作用是由硫酸盐热还原过程(TSR)中生成的CO2引起的。  相似文献   
572.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为"5.12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导致医院后山斜坡开裂,形成三级主裂缝,降低了斜坡稳定性,形成次生滑坡灾害,后期降雨及余震则使滑坡继续变形发展。为及时掌握滑坡的变形趋势,做好防灾准备,同时为后续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开展了以裂缝位移监测为主的应急阶段自动化监测工作。监测系统由裂缝位移计、无线数传终端、太阳能供电组件以及室内计算机、监测管理软件组成。根据理县医院后山滑坡具备三级主裂缝的特点,在每级裂缝上沿走向设置监测点,共设置9个,各监测点每小时自动巡检一次。  相似文献   
573.
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北部埕913-埕916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特征;并深入讨论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微相内砂砾岩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扇中分支水道与扇中前缘微相内的砂砾岩体的储集性最好。  相似文献   
574.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为典型的富火山物质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分析等方法,对兴安岭油层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控制下的储层质量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整体经历了压实作用-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方沸石胶结作用-方沸石溶解/长石溶解作用/高岭石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晚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兴安岭油层储层可以划分出强压实成岩相(I)、弱压实-方解石中强胶结成岩相(II)、中等压实-方沸石/长石强溶解成岩相(III)、中等压实-方沸石/长石中强溶解-高岭石强烈充填成岩相(IV)4种类型的成岩相。压实作用和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方沸石和长石的溶解作用有效提高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岭石的沉淀作用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大降低。成岩相I和成岩相II储层质量最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成岩相III储层质量最好,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低渗储层;成岩相IV储层质量中等,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渗透率较低,为中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575.
阿克苏地区地下水资源与水盐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和盐分运移平面模型和剖面模型运行结果,确定该区形成盐碱化的潜水水位的临界深度为2.2m。根据地下水位的理深和形成盐碱化的程度,划分出六个区域。在可能导致盐碱化加剧的区域采用以开采地下水为主,以降低地下水位;在有可能出现盐碱化地区,以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5m)的地区,以地表水灌溉为主。从控制盐碱化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以环境、经济、技术和水动力条件为约束条件,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为目标,建立了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优化模型,确定出各区地下水的最优开采量和地表水的合理引水量,制定出保汪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576.
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金属矿床开采,一方面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对水土生态环境释放重金属和酸性废而破坏自然环境。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源于金属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氧化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和SO4^2-,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还释放出Fe^2 、Fe^3 和H^ ,铁(Fe^2 、Fe3 )的存在和pH值的降低大大加速金属硫化物的分解和重金属元素的沉淀。铁氧化细菌的活动可以提高或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加速重金属的水解和沉淀。铁作为普遍存在的元素,其地球化学行为影响着金属硫化物氧化的程度和速度;铁作为主要的次生沉淀矿物,其承载矿物主导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沉淀。本文介绍了碱性物质中和、湿地处理系统、覆盖隔离技术等一系列已成功地运用于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整治的实用方法,并对一些前沿整治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77.
成都凹陷东坡的前隆带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早期的斜坡沉积、诺利期晚期(须四、须五段)的拗陷沉积和侏罗-白垩纪的滨、浅湖沉积。在龙门山递进推覆过程中,该凹陷于喜马拉雅期隆起。在侏罗-白垩纪的红色碎屑岩储集层中,发育“跨越式”油气聚集的“次生油气藏”。在建立油气成藏地质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勘探选区宜于向前隆带南段延展,布井以断裂末梢效应及范围内的岩性与构造复合部位为佳。  相似文献   
578.
分析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136个土壤剖面的540个土壤样品及相应地下水观测数据,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含盐量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趋势;各土层含盐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对数下降的趋势;当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g/L、3~6g/L、6~10g/L与1~10g/L时,盐渍化土壤出现频率峰值所对应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1.44 m、1.65m、1.83m与1.63m。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当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g/L、3~6g/L、6~10g/L与1~10g/L时,地下水埋深分别控制在2.06m、2.49m、2.66m与2.24m以上。地下水矿化度越大,可在较大的地下水埋深范围内发生土壤盐渍化。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析结果与对数拟合曲线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地下水埋深2.5m可作为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临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579.
选择有大量次生方解石沉淀的海底蚀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研磨、均一化后将粉末样品分为49份,其中48份分别以0.25,0.5,1.0,1.5,2.0,2.5 mol/L 6种浓度的足量HCl溶解0.5,1,2,4,8,16,32,64 h,选取溶解残渣测定其主要氧化物和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确定HCl溶解法去除海底玄武岩中次生组分的浓度—时间组合。结果表明,1.0 mol/L-0.5 h,1.0 mol/L-1 h,1.0 mol/L-2 h,1.0 mol/L-4 h,1.5 mol/L-0.5 h,1.5 mol/L-1 h,2.0 mol/L-0.5 h,2.0 mol/L-1 h和2.5 mol/L-0.5 h等9种HCl浓度—时间组合是可供去除海底蚀变玄武岩中次生碳酸盐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80.
汶川八级地震触发何家沟碎屑流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次生斜坡地质灾害,包含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灾种,其中以滑坡分布最为广泛、破坏力最强,且多以高速碎屑流为表现形式,何家沟滑坡即是其中典型例证。滑坡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南枝断裂不足5km,震前斜坡为双向临空的单薄山脊,其走向与断裂走向小角度相交,岩层走向与坡面斜交,中风化基岩结合紧密,结构面延伸性较好,强风化基岩较破碎,浅表部残坡积物较为松散。调查分析表明: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基岩是碎屑流滑坡的物质基础;中风化基岩面构成碎屑流滑坡滑床;斜坡临空面是滑坡产生的地形条件;高强度、长历时强震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的形成经历以下4个阶段:强震导致坡体表层残坡积物与强风化基岩松弛和解体;在强震作用下滑体从高位整体下错;松散物质沿中风化基岩面溃滑形成碎屑流和碎屑流堆积阶段。碎屑流产生后,受地形限制,停积于沟床内,在随后的“9.24”特大暴雨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