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5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486篇
大气科学   690篇
地球物理   441篇
地质学   2635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伊豆-小笠原地区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德国以及瑞士地震台网(台阵)记录的伊豆-小笠原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 使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反射及透射转换震相, 研究了震源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对660和410 km间断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 该地区在170, 220, 300, 410, 660, 850以及1150 km深度处存在速度间断面; 伊豆-小笠原地区410 km间断面抬升, 660 km间断面下陷, 并存在区域性差异, 但临近的日本海地区410 km间断面未发现变化, 而660 km间断面则在没有俯冲板块明显影响下出现下陷.  相似文献   
92.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末次盛冰期(LGM)和现代情景下的东亚季风和地面水分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扩张. 结果表明: 在LGM时, 我国北方和西太平洋地区冬季风显著加强, 南方地区冬季风变化不大; 而对LGM时期的夏季风, 我国南方和南海地区显著减弱, 北方变化不显著; LGM时期季风的这种变化, 使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年降水量比现代显著减少, 造成这些地区当时地面净失去更多水分, 使当地变干燥, 其中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部地面变干燥最显著; 而在LGM时期青藏高原中部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减少使地面变湿润, 有利于当时这些地区的湖面上升; 此外, LGM时期冬季青藏高原 绝大部分地区积雪明显比现代厚, 通过分析模拟资料计算的冰川平衡线高度发现: 尽管我们模拟出LGM时期较小的降温幅度, 但是通过模式中大气物理过程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之间保持平衡, LGM时期当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与现代相比降低了300~900 m, 即从现代的5400 m以上降为4600~5200 m, 指示着LGM时期青藏高原冰川的大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93.
长江上源布曲盆地古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U系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2月 ,笔者在青藏铁路格尔木 -拉萨段活动断裂的野外调查中 ,在长江上源通天河沿的南西西方向 2 0km处 ,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拔河 2 1 .5m的第 3级阶地的冲积砂砾层之下 ,图 1 布曲第三级阶地及其下伏湖相沉积剖面1.粘土质粉砂  2 .粉砂  3 .细砂  4 .含小砾细砂5.粘土质细砂  6.粉砂质粘土  7.砾石8.样品位置和U系年龄 (kaB .P.)Fig.1 Buquprofileshowingthethirdterraceanditsunderlyinglucastrinedeposits发现了一套由灰…  相似文献   
94.
渭干河流域"2002·7"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健  毛炜峄  李燕  王顺德 《冰川冻土》2003,25(2):204-210
渭干河是塔里木河流域第六大源流, 位于天山西部南麓, 渭干河干流起点有新疆最大的流域性控制工程--克孜尔水库. 2002年7月下旬天山中西部山区出现大暴雨(雪)过程, 渭干河流域山区降水持续时间长达30 h以上, 山区降水量50 mm左右, 导致5条支流和渭干河干流出现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 流量超过警戒流量和危险流量的2~3.5倍, 暴雨(雪)过程结束之后, 融雪型洪峰长时间居高不下. 洪水过程中, 各支流以及暴雨与融雪等多种洪峰遭遇现象很明显. 克孜尔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3 660 m3*s-1, 经水库调洪错峰, 出库峰值流量为1 000 m3*s-1, 削峰率72.7%.  相似文献   
95.
张强  姜彤  施雅风  苏布达 《冰川冻土》2003,25(4):368-374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6000 a 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危害的程度加强,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它地区是相似的,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点,这对于未来研究区洪水发生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基于Arc/Info的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rcGIS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无需编程就可完成对洪水淹没面积的提取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7.
吴玉明 《水文》2003,23(4):39-40,29
沱江上游洪水属典型天然河道洪水特性,采用历史洪水系列,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和太阳黑子活动对沱江上游洪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周期变化规律及数理统计分析预报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相关因子对沱江上游三皇庙水文站历年最大流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沱江上游长期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8.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卫星测高问题的球谐级数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球界面下卫星测高问题的解法,利用有限逼近方法得到了下列结论:若陆地部分是球冠,则卫星测高问题的解可以转换成关于球谐级数位系统的线性方程组。同时证明了常用的Stokes问题、Dirichlet问题、Neumann问题可以看成卫星测高问题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00.
陕西清涧河上游200-07-04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致使清涧河干支流洪水猛涨,形成了该河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对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时空分布及特点和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上游地区,清涧河的降水特性和地貌特点及上游大面积滑坡阻水后跨坝是造成本次洪水暴涨暴落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