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01.
湘南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岩成矿的时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位于南岭中段的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广泛分布;该区W、Sn、Pb、Zn、Mo、Bi等金属矿床密集产出,很多钨、锡矿床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且找矿潜力巨大,构成一个世界级的有色金属矿集区。最近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南岭中段钨、锡、铅锌等金属的成矿是一个爆发性、区域性的地质事件,成矿时间高度集中,成矿时限主要在150~160 Ma之间,与该区主要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当吻合;对单个钨、锡矿床而言,其矿区的成岩、成矿存在着一种准同期性,即成矿与矿区花岗岩的成岩基本上是同时的、或稍晚于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因此,该区中生代的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南岭中段花岗岩大规模的侵入和钨、锡等金属的爆发性成矿均形成于一种岩石圈伸展减薄、地壳拉张的构造环境,可能与华南中生代第二幕岩石圈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根据秦岭中段分水岭地区秦岭落叶松树轮宽度指标,建立了该地区1814-2003年的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表明,该地标准化年表与当年1-7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利用多元回归技术重建了秦岭中段分水岭地区的1-7月平均气温,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41.2% (F=15.062, p<0.0001),重建序列显示在过去190 a中气温较低的时段主要有1814-1850年和1876-1889年;偏暖期主要有1851-1875年和1890-1933年;而1934-1990年这一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气温相对比较稳定;1990年之后升温明显。  相似文献   
103.
郝沛 《新疆地质》2006,24(2):I0001-I0004
巍巍千里的天山山脉,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新疆中部,把新疆分隔成北疆、南疆两大自然地理区。天山山脉是一条多山系组成的山脉,山系的开阔处形成了若干山间盆地和谷地,两有伊犁谷地,东有吐鲁番盆地,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甲木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带属天山中段,东起乌鲁木齐市两侧,两至独山子。101国防公路在山前坡地“洪积扇”上逶迤300公里,穿越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独山子。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这里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在天山北坡绵延300多公里两侧,出露着色彩绚丽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早在上亿年前,…  相似文献   
104.
盛继福  范书义 《矿床地质》1998,17(Z1):221-224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中矿物稀土元紊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中稀土含量很低,Σ REE+Y都小于14×10-6,多数矿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与成矿岩体的标准化模式一致,属轻稀土富集型,反映了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来源一致性。作者还通过矿物的稀土标淮化模式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氧化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5.
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长江扬中段古河谷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光杰  张学勤  吴婷  闫克超  曹原 《冰川冻土》2015,37(6):1627-1633
选择长江扬中段古河谷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搜集整理了扬中—泰州长江大桥地质勘探钻孔28个, 根据钻孔资料, 绘制了长江古河谷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在其中2个钻孔采集了粒度样品、磁化率样品, 分别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BartingtonMS2磁化率仪进行了分析; 在4个钻孔采集了14C年代样品, 利用液体闪烁计数仪进行测定, 得出了27个年代数据.结果表明: 扬中地区长江古河谷约-61 m以上沉积为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沉积; 末次冰期最盛期、晚冰期早期(约12 000 a B.P.), 河流滞留沉积与溯源堆积形成了厚约24 m的河床相砂砾层; -23~-37 m为12 000 a B.P.-8 000 a B.P.时的河漫滩相沉积, 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及粉砂质黏土, 局部细砂; 8 000 a B.P.-4 000 a B.P.为河口湾环境, 形成河口湾-浅海沉积, 厚度为-17~-23 m, 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夹粉砂质黏土; -17 m以上为4 000年以来的河口坝、汊道河床沉积及三角洲形成以来的河床、河漫滩沉积.  相似文献   
106.
西藏冈底斯中段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对理解特提斯洋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系统研究了许如错地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许如错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2.3±0.7 Ma,形成于晚侏罗世。SiO2和Al2O3质量分数较高,平均值分别为71.3%和14.2%,铝饱和指数(A/CNK)较高(1.10~1.23),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和K)、轻稀土元素和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a, Ti和P),重稀土元素,Eu, Sr和Ba等。锆石εHf(t)值(-12.5~-16.9)、全岩87Sr/86Sr(t)初始值(0.715~0.717)、εNd(t)值(-14.2~-14.5)和Pb同位素初始值(208Pb/204Pb(t),207  相似文献   
107.
北祁连中段北缘冷龙岭铀矿带处于祁连-龙首山NW向海西碱交代热液型铀成矿带,是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带。铀成矿与钠交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体几乎都产在钠交代岩内。矿床内钠交代岩矿物组成上的最大特点是原岩矿物大多消失,代之以红色的钠长石。钠交代使岩石有效孔隙度增大,并且降低了抗压强度,从而成为构造活动的薄弱环节。钠交代促使原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生改变,使铀发生活化转移。在钠质交代过程中,许多铀元素的载体矿物被钠长石交代,也是使铀发生活化转移的重要因素。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钠交代不仅为铀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而且为铀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8.
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综短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珍汉  江万 《地质论评》2000,46(6):561-568
通过共/轭剪切角变化及其与地壳缩短量的函数关系,计算了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构造变形量。结果表明,晚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中段地壳在近南北方向发生了巨量缩短,平均缩短量达30%;在近东西方向发生了巨量伸长,平均伸长量约74%。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应变量尚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与自北向南逐步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9.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切穿整个地壳,地壳电性结构显著不均一,但普遍出现陡立的低阻带与高阻带相间排列的现象,从而成为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带。该断裂带上3处≥Ms7级强震的地壳电性结构实例显示,带内上地壳中、下部出现刚性高阻层连接旁侧或两侧刚性高阻体时才会出现大的应力积累,从而成为强震发生必要的深部结构条件。而该断裂带弱震区显示全地壳尺度陡立软弱低阻带与刚性高阻带相间排列现象,其中的高阻带内只能积累有限应力而诱发弱震。该断裂带无震区上地壳出现了巨厚的异常软弱低阻层,成为极易蠕滑带,旁侧的刚性高阻体完全无法积累应力而诱发地震。上述实际对比分析表明,大型活动断裂带内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和流变学与地震活动性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0.
内蒙古温都尔庙至白乃庙一带分布了一系列的中新元古代地块,其变质程度均已达到角闪岩相,是研究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白乃庙群、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地层和德言其庙岩系等不同时代典型地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pTt轨迹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块主要是拉张条件下板底垫托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表壳岩系的绿片岩相岩石组合特征相一致,分别代表了同一拉张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层次的产物,反映了华北地台北缘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拉张过程,也是华北地台北缘遍布了支离破碎的中新元古代地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