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58篇
地球物理   389篇
地质学   1681篇
海洋学   34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甘肃省肃北县敖包沟晶质石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对采自矿区的8件样品进行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和碳同位素测定.结果 显示,敖包沟晶质石墨矿主量元素总体显示出富硅、贫钙的特征,其Al2O3/TiO2比值为12.20~26.50(平均19.99),Al2O3/(Al2O3 +Fe2O3)比值为0.48~ 0.91(均值为0.7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a、Zr、Hf、Tb),Rb/Sr比值为0.57~1.06(平均为0.80),Sr/Ba比值为0.23~0.67(平均为0.39);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石墨的δ13C值为-28.60‰~-31.35‰,平均为-29.51‰,指示石墨物源为有机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敖包沟品质石墨矿床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岩的变质作用,含矿岩石的变质原岩为含碳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浅海相沉积环境,物源为陆源碎屑岩,推测敖包沟晶质石墨矿床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采用了一种碳纤维加热光缆的光纤含水率测试方法(简称C-AHFO法),解决了AHFO法监测土的含水率长期(16个月)稳定性问题,并开展了室内标定和现场原位土的含水率监测试验,确定了土中含水率与温度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值模型。室内率定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与温度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可用分段函数表述。当含水率小于0.08 m3·m-3时,可采用线性关系表述;高于0.08 m3·m-3时可采用对数函数表述。经过16个月的现场监测表明:C-AHFO法在此时间范围稳定,可对土的含水率进行分布式监测,测试误差不超过0.033 m3·m-3,可准确地反映天气和季节变化过程中表层土(深度小于20 cm)的湿度变化,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该方法的研发和应用为土的大面积实时含水率分布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依肯脑包石墨矿为一套角闪-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矿区构造以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为主,形成该区的构造格架。矿区地层主要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二岩段,矿体分布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部分为透镜状,其产状与围岩一致。通过地质填图、探槽揭露、激电异常等方法,最终圈定出6条石墨矿(化)体,其走向呈北西向,矿体平均品位在3.97%~4.77%之间。该矿的成矿物质与东五分子岩组(二云)石英片岩同时沉积,片岩中赋存的成矿物质经3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因此,该矿床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埋管的换热能力有所不同,热能采集和扩散能力存在差异。为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本文利用现场热响应测试数据分析了地层初始温度以及地层结构对地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埋管换热能力与地层初始温度呈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地埋管夏季延米换热量随地层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冬季延米换热量随地层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地层结构,地埋管换热能力有所不同,在富水性相对较好、岩性颗粒粗、地下水径流速度快的区域,地埋管换热效果要优于富水性相对较差、岩性颗粒细、地下水径流速度慢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钙、铁两种元素在地球历史演变中的物源特性及演化规律,以广西来宾铁桥剖面马滩段为例,对该剖面样品新鲜面的颜色、元素含量的纵向及横向变化进行定量测量,并对样品采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方法和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短距离范围内,尽管同一岩层具备横向可追溯性和可对比性,但其色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存在穿层现象。因此,在短距离横向地层上的变化,将对剖面的平移衔接和数据偏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天津地区深部热储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地热钻井需要钻穿多个严重漏失地层,其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为此,研究出一套悬挂式独立内管气举反循环钻井系统,结合天津地区东13区2口地热井工程实例,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地热深井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鲁塘煤系隐晶质石墨进行研究,以期探索煤系石墨的矿物学特征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系统采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鲁塘煤系石墨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激光拉曼光谱法、热重法等技术手段,对石墨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晶体结构、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鲁塘煤系石墨主要由隐晶质石墨和少量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组成,固定碳含量为41.95%~88.43%,石墨主要呈细小的不规则鳞片状,其晶体形态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完善。石墨化程度较高,为88.37%~98.84%,3R多型变体含量为9.45%~14.56%,石墨的氧化起始温度较低,在530℃左右,隐晶质石墨的氧化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均低于显晶质石墨。煤系石墨的石墨化程度、结晶程度、氧化起始温度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R多型变体含量与变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食为政先,地为粮本。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强调,要用“提头来见”的勇于担当精神,把耕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守住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999.
作为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成像的主要手段之一,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正问题研究对现场观测系统设计及后续反演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正演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水平层状介质中面波的本征值问题进行求解,该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较难考虑地下介质在横向上的不均匀性;二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全波场模拟,该类方法在理论上可考虑任意复杂的地质模型但计算成本相对较高.本文基于振幅归一化加权的聚束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横向非均匀介质模型的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正演方法.首先,基于聚束分析的计算公式推导得到了经振幅归一化加权后输出功率谱中相速度与局部相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黄金分割极值搜索算法计算得到了多道瑞雷波数据的理论频散曲线.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实现横向非均匀介质中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正演计算,所求取的频散曲线与采用二维弹性波时间域有限差分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从而可为面波多道分析法中的观测系统快速优化设计以及横向非均匀介质中频散曲线的反演解释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丽  李建平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255-3269
本文运用统计相关和奇异值分解方法,系统地考察了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特征和机理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地区海表温度异常和扰动位能的耦合相关特征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变率的关系密切,扰动位能在热带外地区的耦合模态空间型呈现出与北太平洋-北美大气遥相关型极为相似的分布特征.通过进一步考察大气中视热源与扰动位能的耦合特征,发现在低纬地区仍主要反映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影响机制,在热带外地区,视热源异常的耦合模态则表现出与北半球环状模类似的特点,这表明热带外地区大气的局地能量有效性与热带非绝热加热的遥强迫以及局地性热源加热强迫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