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5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213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534篇
地质学   2982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云贵高原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依据20多个剖面(钻孔)近700个样品的孢粉资料及古地磁极性年表建立了云贵高原4Ma以来的孢粉时间序列,并划分了四个区域孢粉组合带,17个孢粉组合亚带。依据孢粉混杂堆积的出现,认为云贵高原的上升始于2.8MaB.P.,加剧于0.8MaB.P.前后。前期地形相对高度<1000m,后期相对高度达1500m;地貌经历了开阔盆地-低洼盆地-山地湖盆-高山湖盆的演化。气候经历了古季风、现代季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2.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君  王义刚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2007,25(1):105-113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3.
34.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35.
氨基酸在粘土高岭石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氨基酸(甘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在粘土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对其等温线的影响。研究表明,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存在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angmuir型等温线;铜离子浓度增加时,其等温线斜率也增加,并认为体系可形成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铜离子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等温线影响的规律和在相同体系中它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交换吸附百分率E(%)-pH曲线的影响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3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stantaneous properties of wave slamming on the plate structure of an open structure.The advanced instantaneous measuring technique-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is applied to acquire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field of wave slamming.From the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mages captured by the CCD camera,the flow fields of wave impacting on the structure are displayed visually,and the instantaneous whole-field fluid velocity vectors are obtained.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stantaneous peak impacting pressures and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ies of water particles is studied by probability analysis.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翁通-爪哇海台ODP807站的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已有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揭示了晚第四纪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及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自53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温跃层深度(DOT)都经历过显著的变化,其中年平均SST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幅度达4.2℃,DOT的波动范围更是超过100m,这进一步论证了西太平洋暖池的不稳定性。频谱分析还揭示出SST和DOT变化不仅具有典型的100ka冰期/间冰期旋回,还有热带地区特有的半岁差周期,说明研究区的古海洋学变化既有高纬驱动的作用,也有热带驱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病毒是非常微小的简单生物, 不能独立生存, 必须借助宿主细胞完成自身的繁衍。病毒侵染进入细胞后, 通常借助于微管通过黏稠的细胞质运动到特定的复制位点。然而, 有关病毒依赖微管运动行为的精细动态研究还比较少。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是海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病毒性病原, 对海水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利用单粒子示踪技术实时追踪了SGIV病毒粒子沿微管运动的行为, 观察到SGIV在细胞边缘至微管中心之间的双向运动, 最高瞬时速度约0.2μm·s-1, 均表现为主动运输。病毒粒子运动至微管交叉位置会减速迂回, 而后或受限于此, 平均运动速率约0.008μm·s-1, 或通过交叉处继续快速运动, 最高瞬时速度为0.2μm·s-1。同时, SGIV感染会影响微管的形态结构, 随着SGIV感染, 微管逐渐围绕细胞核和病毒加工厂形成环状结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SGIV病毒和细胞微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丰富了我们对虹彩病毒胞内生命活动的认识, 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海水鱼类虹彩病毒感染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39.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与选址中的形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址问题是GIS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一般性的选址是基于点的位置优化,可利用有关GIS功能完成.实际的选址问题是很复杂的.在给定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前提下,需要在空间上确定设施的最佳位置,并对形状进行优化,以获取最大的效用.采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求解这种最优化问题.而且,当选址问题涉及多个目标和不同的约束性条件时,就会变得异常复杂.提出了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区域形状变异算法相结合来解决复杂的空间选址问题.具有智能的搜索方法,大大提高了空间搜索能力,并保持了搜索区域的连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