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2篇 |
免费 | 1006篇 |
国内免费 | 16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539篇 |
地球物理 | 789篇 |
地质学 | 4050篇 |
海洋学 | 642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335篇 |
自然地理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10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202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42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44年 | 6篇 |
1943年 | 7篇 |
193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变质作用p T 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 T 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维热模拟假设引起热扰动的构造作用在瞬间完成,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开始变质作用演化。二维热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壳加厚过程中(岩石埋藏阶段)伴随明显热效应,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有少量加热,达到温度峰值。反演变质作用的p T t轨迹包括3种方法: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和变质相图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详细岩相学研究为基础,在岩石中划分出两期以上矿物组合。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在确定不同期次矿物组合的平衡和p T条件上有若干不确定性。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理论上非常完善,依据矿物(石榴石)的生长环带计算岩石的p T t轨迹,但是由于难以确定矿物生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缺少复杂固溶体的活度模型等,致使该方法实用性较差。目前反演岩石p T t轨迹的最好方法是变质相图方法,该方法依据p T视剖面图上矿物等值线温压计,模拟由矿物的世代关系和生长环带所记录的p T条件变化,并可以定量模拟变质过程中的矿物组合演化、变质反应和流体行为。对不同中压型变质带和超高压型地体中岩石p T t轨迹的反演模拟表明,岩石在构造埋藏阶段应伴随明显热效应,发生一系列递增变质作用,几乎同时达到压力与温度峰值,岩石折返过程以等温降压型(ITD)为主。这与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而与二维热模拟结果大体相似,但一般折返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93.
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两个工程场地漫滩相成因的砂土和淤泥质粉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的自振动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围压对剪切模量G及阻力比λ的影响,通过与Seed和Idriss建议的砂土G/Gmax-γ和λ-γ曲线变化范围的对比,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砂层土当作砂土或粉质粘土对待。 相似文献
94.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5.
云驾岭矿区上部黄土中夹杂大量卵砾石,下部地层则因岩浆岩侵入具有岩硬、破碎、漏水、掉块等特性,严重影响钻进效率。为克服卵砾石及硬岩钻进难题,选用多工艺液压钻机YHJ-2000及性能参数比较稳定1150-XH空压机等钻探设备。采用牙轮钻头钻进、气动潜孔锤以及金刚石复合片等复合钻进工艺,并根据地层岩性确定钻孔结构、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施工中注意调整泥浆性能,保证泥浆携带岩粉能力。经实践验证,该区采用的钻进工艺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钻效,达到500m/月。 相似文献
96.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97.
98.
星载微波散射计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高精度、高分辨率和短周期的海面风场数据。根据雷达天线足印的形状,雷达散射计主要包括扇形波束体制与笔形波束体制两种形式。概述了两种体制微波散射计在设计结构及后期数据处理算法中的优缺点,并对两种不同体制散射计的系统仿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型卫星平台,Ku波段的旋转扫描扇形波束散射计比笔形波束圆锥扫描散射计具有更优的风场反演性能。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