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51.
对于地质灾害依易发性区划,笔者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拟构建一个易于理解、易于操作、量化相对较好的地质灾害概念模型。模型的综合分值选用了突出极值的内梅罗指数计算,最终用地质灾害发育面积密度进行区划效果评价。本篇文章以福建省霞浦县的工作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应用,通过对模型各因素评价打分,划分出地质灾害的4级分区,为霞浦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模型应用过程直观地展示了模型的评价效果受因素选用、因素权重影响较大,模型本身的结构使其更适合于评价灾害点密度大,规模小的区域。  相似文献   
52.
短时暴雨天气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王艳兰  唐熠  李向红 《高原气象》2011,30(1):235-244
通过对2005—2007年桂林39个短时暴雨个例进行普查分析, 发现造成桂林短时暴雨的回波主要有块状、 带状、 絮状和涡旋状4种类型。通过对天气背景进行分析, 形成了中尺度型块状回波、 台风外围型块状回波、 有无急流型带状回波、 絮状回波、 涡旋状回波6类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建立了包括天气背景、 强度回波特征、 回波演变、 其他产品特征、 回波的源地移动和暴雨落区等的概念模型, 以期为短时暴雨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使用2000-2009年micaps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原理结合统计学分类的方法,对桂东片持续性暴雨天气个例进行分型.运用概念模型分析法,建立分类型概念模型.利用"配料法"的思路,对概念模型及其物理量特征进行配料,选取环境场、水汽、抬升和不稳定为主要配料,通过对暴雨配料指标的组合判断.得出有、无暴雨的预报.依此建立桂东片...  相似文献   
54.
水平井的开发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雏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常规的储层地质建模忽视了水平井与地层在空间上的独特配置关系,无法体现和充分利用其在表征储层属性空间展布特征上的优势.这里着重讲述了针对水平井开发的储层地质建模,引入了水平井储层概念模型,探讨了平面单元网格划分模式,并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  相似文献   
55.
廖爱民  黄鑫磊 《地下水》2011,33(5):183-186
本文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负水"和"压郁水"的概念,通过对肥城矿区水资源量的评价和矿井涌水量的研究,认为,肥城矿区水资源潜力很大;通过对矿井水水质的评价,认为:肥城矿区"压郁水"水量大,直接排放将成为影响环境的"负水"。针对肥城矿区"压郁水"的现状,通过改造塌陷坑,利用生物净水技术,并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  相似文献   
56.
裂隙的存在使得裂隙岩体具有强烈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其中流体流动与传统的多孔介质渗流不同.对裂隙岩体流动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流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给出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的谱系图,并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模型-2种或者多种流动模型横向或纵向耦合而成的耦合模型.新的概念模型综合各种流动模型的优点,更趋于裂隙岩体实际.在实际...  相似文献   
57.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和评价可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把旅游环境承载力纳入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中,给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分析了其构成体系,构建了兼顾三个维度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专家打分的结果,运用准主成份等方法进行了权重分析,并以江苏海滨为例,用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江苏海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了合理的结果,表明本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8.
应用1971~2000年长春气象站10月至次年3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确定长春市发生强冰雪冻害天气的标准;根据对36个历史个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的分析,建立了4种强冰雪冻害的天气概念模型:冷涡型、深槽型、浅槽型、锋区平直型;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冰雪冻害天气的物理量场、要素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基于 SRP 概念模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 因子选取 8 个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权重,对祁连山地区启动 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前后近 10 a 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系统、定量地评 估,旨在揭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变及动因,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脆弱为 主,脆弱性程度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小,海拔高,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是导致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原因;(2)祁连山地区 3 期生态脆弱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分别 为 3.307、3.118 和 3.103;2005 年 生 态 脆 弱 性 较 高 ,极 度 脆 弱 面 积 为 28 610 km2,2010 年 下 降 为 11 723 km2,2015 年降低为 6 174 km2,极度脆弱面积逐渐减少;(3)从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演变动 因来看,8 个指标对生态脆弱性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影响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5 年 3 期数据中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均为植被指数,降水次之,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总体来看,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60.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2020,40(4):535-543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熵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