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15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论变质岩区断裂构造对脉状金矿床的控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秋斌  范永香 《地球科学》1995,20(2):209-214
系统阐述了断裂构造对金矿床分布的多级控制规律,以及断裂构造对金矿化分带,工业矿体定位和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控制规律,详细论证了断裂构造活动地金成矿的继承性及金成矿多阶段定向演化的控制规律,并探讨了断裂构造控矿机制。  相似文献   
102.
陕西宁强梅树村阶瓶状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张录易 《地质论评》1995,41(4):355-362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发现于陕西宁强宽川铺袁家坪剖面,化石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下部小壳化石带,所获微化石数量颇为丰富,囊壳甚小并业经碳化。袁家坪瓶状微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梅树村阶下部此类化石的空白,进一步表明发生于晚前寒武纪的该类具瓶状囊壳的微动物群,曾延入寒早期的事实,现有微化石化碳质保存,为探讨其囊壳原始物质组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闽台铲状活动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台湾大型铲状活动断裂系在深部(深5—100km)构成一系列向东倾斜、倾角为4°—10°的滑脱面,在近地表利用老断层的重新活动,形成NNE与NW向网格交叉的高角度断层。活动断裂系的地震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台湾东部。推断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是NW—SE向,缓倾斜、向西撒开呈扇状特征。断裂系中各断裂的滑动速率不同,东大西小。  相似文献   
104.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过去一直用“拉线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地层形变强烈,受力方向单一,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均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而太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在整体抬升基础上,斜坡-凸起处的过多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坳-隆”沉降-抬升构造旋回,利用裂变途径迹资料探讨了不同方向构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论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逊克县东安岩金矿床勘探中的应用效果;阐明了该方法在地质勘查中解决高阻脉状金矿体产状及埋深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6.
光学测微器的原理、检定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着重讨论了高精度光学测微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检定方法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7.
3维数字地形图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岚 《测绘通报》2002,(5):10-11
传统的纸质丝划地形图和2维数字地形图由于采用正形投影的方式表达地物和地貌,无法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地物的高程与破碎地貌,为了克服其在空间表示的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建立3维数字地形图的想法,并着重探讨3维数字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和应用价值及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开挖边坡随机楔体稳定分析与加锚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楔体的破坏是岩石开挖边坡中常见的破坏类型之一,在对组成楔体的结构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生成开挖边坡的三维裂隙网络,进一步运用随机搜索方法与块体理论,搜索出边坡面上的随机楔体,进行楔体的稳定分析,采用风险设计的理论,建立系统锚杆的优化设计方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小湾水电站进水口开挖边坡的稳定分析与锚固优化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发育着西藏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对这套海相沉积的研究,可提供关于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的良好信息,本文对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遮普惹组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参考Wilson(1975)的标准微相,初步识别出10种微相和5种生物相类型。同时对遮普惹组中的砾状灰岩的成因机制作了有益的探讨,它完全是由沉积作用而成;胶结物不是源于物质的重新分配,而是台地边缘斜坡的等深流沉积。以此为基础,对西藏特提斯晚期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岗巴-定日盆地在始新世Ypresian-Lutetian早期接受海侵;自Lutetian晚期开始,区内总体处于一种海退环境,但由于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岗巴地区在Lutetian晚期-Bartonian晚期成为-深水坳陷盆地;至Priabonian早期,海水完全退出本区。  相似文献   
110.
德南洼陷位于临清坳陷东部德冠凹陷的东北部 ,洼陷面积约 3 10km2 ,平面上呈扇形 ,由主体洼陷和抬头寺次洼陷组成 ,延伸方向分别为北西向、北东向。两洼陷间是避雪店鼻状构造带 ,构造特征可简称为“两洼夹一凸”。德南洼陷内下第三系沉积有东营组 (Ed)、沙河街组 (Es)和孔店组 (Ek)地层。沙河街组内可划分为沙一段 (Es1 )、沙二段 (Es2 )、沙三段 (Es3)和沙四段 (Es4)。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本区地温场低 ,平均地温梯度 2 75℃ / 10 0m ,生烃门限 2 80 0m。沙一段、沙三段暗色泥岩都有生烃潜力。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都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