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9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413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541篇
海洋学   13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2篇
自然地理   88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0年   7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对南海西北部水域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资源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密集分布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其现存资源量为82.6万尾,周年有体长30mm以下的幼虾出现。主要产卵期在9-12月。产卵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水深30-60m的海区。  相似文献   
32.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湾海峡》1998,17(4):432-438
  相似文献   
33.
本文研究探索了一种快速简单易行的海洋防污剂室内评价筛选方法。将待测防污剂均匀分散于凝胶溶液中,然后均匀涂布到一定面积的玻璃板上,固化得到含防污剂凝胶测试板,将其置于接种有三种分离自舟山以东海域的优势海洋菌种(编号为Y-16,W-1和F-6)的人工加富海水中,连续培养24h后显微镜下可发现凝胶板表面上细菌菌落,将凝胶板表面细菌淋洗、定容,测定其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计算平均抑菌率,得到吡啶硫酮锌(ZPT)为38.87%,吡啶硫酮铜(CPT)为41.24%,三甲基氧化锡(TBTO)为65.19%,N,N-二甲基-3,4-二氯苄胺(DCDMA)为30.88%,敌草隆(Diuron)仅为15.29%,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实验结果表明5种受试防污剂的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采用绘制OD-t生长曲线法,分别得到5种防污剂对3种海洋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TBTO对三种菌的MIC均为0.5×10–3mg/mL;CPT对W-1和F-6的MIC为0.97×10–3mg/mL,对Y-16的MIC为1.93×10–3mg/mL;ZPT对W-1和Y-16的MIC为1.91×10–3mg/mL,对F-6的MIC为0.96×10–3mg/mL;DCDMA对W-1和F-6的MIC为8.46×10–3mg/mL,对Y-16的MIC为×10–342.29mg/mL。其中,Diuron对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性与室内短期挂板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经OD-t生长曲线得到的MIC可作为溶剂可溶型防污剂评价的辅助方法。另外,将本文中室内短期挂板方法应用于不同粒径的氧化亚铜的防污评价,也取得了与文献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基于开源程序非静压模型NHWAVE(Non-Hydrostatic Water Wave Model),建立了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系统研究了非淹没刚性植物对聚焦波爬坡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有效波高、植物区密度和长度等因素对局部最大波高衰减系数、总波能耗散系数和最大波浪爬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焦波向岸传播时,局部最大波高衰减系数和总波能耗散系数均随有效波高、植物区密度和植物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聚焦波的最大爬高随有效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植物区密度和植物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植物区密度和长度的增大,波峰聚焦的聚焦波相比波谷聚焦的聚焦波有着更大的最大波浪爬高。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沿岸防浪林对聚焦波浪的衰减效应和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浮游植物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藻类植物,是浮游生物中的自养生物部分。浮游植物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多分布于水域的上层,个体极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繁殖极快。在淡水中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等,在海水中主要是硅藻、甲藻。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08-2010年浒苔发生的事实,着重分析研究了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对浒苔生消的影响。分析表明,5月上旬浒苔生成时,其发生地附近江苏近岸平均日照时数85.2h,比常年偏多14.7h;6月下旬浒苔覆盖青岛海域的面积一般在400~800km2,影响较明显,此时青岛平均日照时数74.3h,比常年偏多8.2h,表明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加强,适合浒苔生长繁殖。5月中旬江苏近岸降水量39.6mm,比常年偏多13.7mm,加快了浒苔生长发育;青岛近海浒苔大面积发生时,降水量是由5月中旬29.8mm转为6月下旬8.7mm(光照充足),再到7月上旬63.0mm,呈从偏多到偏少再到偏多交替出现。降水偏多促进了浒苔大发生。  相似文献   
37.
宁娟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13,44(3):734-740
采用荧光染色法对黄、东海春、秋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个体核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RNA∶DNA比对中华哲水蚤生长状况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在饥饿培养24h后RNA∶DNA比值显著降低;雄性个体RNA含量和RNA∶DNA比值显著低于雌体和C5期幼体;春、秋季(2009年5月和2010年11月)个体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两者最高值均出现在近岸;两个月份DNA含量相对稳定,在2.5—3.5μg/ind之间;个体RNA含量和RNA:DNA比值与叶绿素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饵料是中华哲水蚤的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黑鲪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池养条件下,根据2批黑鲪实验鱼苗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变化,将其早期发育阶段划分为A~P共16个阶段。黑鲪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系统要发生胃的分化、肠管的折叠、肝脏的形变和幽门垂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等显著变化,其中稚鱼期的J~O阶段是消化系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2批鱼苗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逐渐加快,且全长生长均可拟合为3段直线,出现2个生长转折点:第一批苗第一个生长转折点在15~17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07±0.63)~(8.44±0.66)mm);第二个生长转折点在49~51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0.27±2.15)~(2l.13±2.17)mm)。第二批苗的2个生长转折点分别发生于14~16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19±0.73)~(8.80±1.01)mm)和38~40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1.18±2.49)~(22.77±2.83)mm)。对仔、稚、幼鱼成活率变化研究表明,黑鲪早期发育阶段存在4个临界期("危险期"):A~B阶段、D~F阶段、L~M阶段和N~O阶段,以L~M阶段鱼苗死亡率最高,而且临界期和鱼苗的形态变化、器官分化密切相关。黑鲪早期发育的阶段划分、生长转折点和临界期的确立,丰富了其早期生物学的内容,对苗种培育措施的实施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徐娜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12,36(10):13-25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特征对海洋中生活着的浮游单细胞海藻进行准确无误的分类鉴定,正在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方式。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需要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纯藻株, 掌握它们的生活条件, 获得生物量, 并进而完成鉴定。作者对一株裸甲藻类似种和两株新分离的赤潮单细胞海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核糖体18S RNA 基因(18S rDNA)和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株藻分别为共生甲藻(Symbiodinium sp.)、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作者以广泛使用的光密度值A680作为衡量藻体生物量变化的指标, 研究了这三种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结果表明, 在批次培养中, 共生甲藻、锥状斯氏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物量都在22℃达到最大, 分别为9.28×105个/mL、7.9×104个/mL 和4.75×105个/mL; 强光和长时间光照促进生长, 但锥状斯氏藻在强光下更早进入衰退期; 三种藻都表现出较强耐受盐度变化的能力,在盐度为15~36 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 营养实验表明, 使用882 μmol/L 的NO3- 和36.2 μmol/L 的PO43-能够维持三种海藻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40.
低温条件下促生长剂对真鲷幼鱼促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