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综合研究,依据古新统至中新统地层的连续沉积和产状的协调一致,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在古新世—中新世末并未发生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基于褶皱、生长地层、楔顶沉积和冲断带中局部不整合等标定青藏高原西北缘强烈构造变形的时代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其中最强烈的构造变形发生于西域砾岩沉积结束阶段,即约1.1~0.7Ma的昆黄运动最终使中更新世以前地层全面褶皱-抬升,形成区域性的乌苏群与西域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这为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证据;同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主要隆升可能是在上新世—早更新世通过高原边缘的边界断层系以后展式逆冲扩展作用抬升形成的,并就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的剥蚀厚度提出西域砾岩很可能主要来自高原边缘地形变化最剧烈的陡坡带,支持西域砾岩属构造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2.
陈松  张树胜 《山东地质》2010,(4):25-27,30
通过对中石油天津分公司塘沽油库4#储油罐工程沉降超限原因的分析,找出了引起桩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从而采用静压注浆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桩间土的水理性质,提高了桩间土摩擦阻力,地基的加固缓解和消除了既有构筑物的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993.
逆冲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定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定量化研究是当前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构造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定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煤炭地质》2010,(3):49-49
作者:王桂梁、曹代勇、姜波等 责任编辑:王劲松 出版发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995.
程礼来  张泽伟 《河南地质》1998,16(3):208-214
本文揭示了一个失败的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了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以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冲洪积扇与泥石流扇的遥感影像特征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揭示冲洪积扇和泥石流扇在发育规模,物质成分及分选性,赖以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它们在航天和航空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以及识别它们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在晚三叠世之前横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二者大致以八棵树—大孤家断裂(即清河断裂)为界,南部为龙岗复合陆块,北部为其陆缘活动带,两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龙岗复合陆块经历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发民阶段和元古宙盖层形成及发展阶段,北部陆缘活动带经历元古宙—早三叠世古亚洲构造域发展阶段,晚三叠世开...  相似文献   
998.
在榆林地区典型风积砂地层中开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试验对碎石桩有效桩长及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天然地基临塑荷载为128kPa,极限荷载320kPa;碎石桩单桩临塑荷载为1019.2kPa,极限荷载不小于3312.4kPa;桩间土临塑荷载为318kPa,极限荷载1590kPa;复合地基临塑荷...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发育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在地块边界与汇聚部位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典型实例如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羌塘地块北侧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伦坡拉—安多—索县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冈底斯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大部分逆冲断层呈现叠瓦状排列,指示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方向,与印度大陆北向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高精度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与羌塘地块北侧风火山逆冲推覆构造初始发育时代均早于35 Ma,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风火山相关岩浆侵位年龄为28.8~26.5 Ma。青藏高原腹地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结束于早中新世五道梁群湖相沉积之前。青藏高原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对地壳缩短增厚与均衡隆升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张宁  杨宗仁  袁洁  杨广  刘占军 《探矿工程》2011,38(11):65-67
介绍了在直径8.3 m、深度285 m钻井井筒内,应用冲抓锥抓取漂卵石进尺并与回转钻进工艺相结合,完成超大直径钻井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冲抓设备参数的选取、冲抓工艺及技术参数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