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野猫冲铜矿是小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储量丰富,所处黄茅地区属钦杭结合带北侧之萍乡乐平坳陷带北缘新元古代早期裂谷区西段。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心的考察以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显示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与晋宁早期变海底火山岩关系密切,具有富铜低硫、两期成矿温度,成矿流体具有海底喷流与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双重作用,得出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与构造岩浆热液改造蚀变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82.
掌握北极海水水质特征及地域分布等第一手数据对北极科考意义重大。该项研究工作是全国青少年北极科考子任务,于2017年夏季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中部海域对表层海水水质特征、地域差异及相关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区域共4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海水样本,从温度、酸碱度、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量、实际盐度和溶解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了水质特征测量分析,发现该海域6个区域在海水温度、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量、实际盐度及溶解氧饱和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而酸碱度差异不大: 北部冰区水温最低,溶解性总固体量最低,溶解氧含量较高; 西北部海湾溶解氧饱和度最高; 中部海峡溶解性总固体量最高,盐度和电导率最低; 南部海域水温最高,实际盐度和电导率最高,溶解氧饱和度最低; 东部沿海水温偏低。采样点地理位置、洋流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表层海水水质均有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补充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手科考数据和进行深入的科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金窝子矿田控矿构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金矿化类型多样。经研究,金窝子矿田的形成与中天山地块向北山裂谷带逆冲推覆作用有关。逆冲推覆造就了金窝子矿田北、中、南3个不同性质的断裂带及不同的金矿化物理、化学环境,并分别控制了金矿田与其相关的金矿化类型及其成矿作用和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84.
基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的强震台站记录,对比发震断层两侧的峰值加速度与地表破裂带上同震位移的分布特点,探讨了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与地表破裂位移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近断层典型台站的强震动记录时程特征,获得了强地震动记录中所包含的断层破裂过程和破裂习性信息,从强震观测记录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汶川地震主震的多次破裂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震至少包含了4次地震破裂事件,最主要的前两次破裂事件分别对应映秀—北川断裂段和北川—南坝断裂段的破裂过程,后两次破裂事件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小,应该是第二次破裂过程触发局部次级破裂所引起的。此外,垂直于断层的峰值加速度剖面揭示的发震断层的高倾角逆冲特性,与地震地质调查和小震精定位等确定的相应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85.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地壳结构及其与汶川地震的成生联系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然而,现有的多种龙门山地壳结构模式在综合解释表层构造变形及深部构造时与调查和探测资料均有不符。利用前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结合穿过龙门山主要发震构造单元彭灌杂岩及雪隆包岩体的综合构造剖面,将地表构造与深部地壳探测资料结合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的多重冲断推覆构造由约10 km深处的拆离断层分隔,因而应该只是浅层次构造变形的组合样式;在中、下地壳韧性流壳层的主导下,扬子地块基底被动?入并形成多层拆离的韧性流变构造组合。5.12汶川地震及余震是由于以彭灌杂岩和雪隆包岩体为代表的刚性体,在上部韧性流壳层前端的持续推挤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6.
贵州中生代变形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发育三幕褶皱变形、两幕逆冲和三幕走滑。根据区域对比、卷入褶皱的地层和褶皱间的叠加关系,判断三期褶皱的形成顺序依次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时限在J3—K2之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向北西或西逆冲的近南北向逆冲断层组成,大体与南北向褶皱同时形成; 自雪峰构造带西缘向西,依次划分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但是,在根部带识别出两幕逆冲推覆,其它两带各识别出一幕。走滑断层也有3个方向:东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东西向走滑断层呈现出右行压扭的运动学特征,而大多数北东向走滑断层是左行张扭性质的。依据各个方向断层间的切割和限制关系,推测东西向走滑断层最早形成,其次是南北向逆冲断层,北东向走滑断层最晚活动。这些断裂和褶皱特征,总体表现出贵州多重多种复合联合的构造特征,最后,探讨了本区的构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87.
鲁基厂水电站坝基建在覆盖层地基上,地基为砂卵砾石层、块石层、泥质粉细砂等地层互层,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180 kW大功率电动振冲器加钻机引孔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地层复杂、振冲加固处理深度大的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88.
沉积岩松软地层深孔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两年的施工实践,对松散地层深孔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在技术装备配套、钻孔结构设计、机具与钻头选择、冲洗液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技术成果。实践证明,松散地层深孔钻探采用绳索取心钻进技术是可行的,钻月效率提高1倍以上,而且钻孔质量好、工人劳动强度低。  相似文献   
989.
周安全  周湘 《探矿工程》2010,37(11):48-54
在岩溶地区进行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经常因发生和处理各种孔内或质量事故而造成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还可能导致桩孔报废、地面沉陷等重大隐患。通过多年来在岩溶发育地区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理、技术咨询及施工管理等实践,简要地概述了各种常见孔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进一步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监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0.
郸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和棉花生产百强县,河南省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财政直管县。但作为传统农区,郸城县也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平原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