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462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71.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动性不明显,而成矿元素Cu-Mo-Fe-Pb-Zn-Au-Ag含量明显增加,Na2O、Sr含量降低,REE元素除Eu少量丢失外,其余均呈一致的迁入特征。岩体属Ⅰ型花岗质岩石,由具角闪石+石榴子石残留相的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浆,混合或混染了地壳重熔型岩浆上侵就位而成。钦杭结合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具有从176~150Ma的埃达克岩或具岛弧花岗岩特征的Ⅰ型花岗岩,至150~140Ma的S型花岗岩,向140~110Ma的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显示了地壳由厚减薄的过程,暗示其大地构造背景为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而形成于169.3±1.1Ma的村前斑岩体正处于伸展阶段早期。综合岩体成矿特征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及邻近地区,176~16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Cu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60~15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Cu-Mo矿床与W-Sn矿床;150~140Ma主要形成与S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以及以Ag-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40~110Ma主要形成与A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少量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Pb-Zn矿床。  相似文献   
72.
浙西北平水铜矿细碧角斑岩成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浙西北平水铜矿赋矿围岩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42~2.28,明显高于Th/U比值小于0.1的变质成因的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几乎所有的锆石颗粒样品都投影在谐和曲线上及其附近,细碧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2±5)Ma(n=18,MSWD=0.19),角斑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4±8)Ma(n=15,MSWD=0.51);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研究及地质事实,本次研究确定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成岩年龄为新元古代(950 Ma左右);认为江南造山运动发生的上、下限虽还没有最终限定,但它东端的造山运动很可能介于1.0~0.9 Ga;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地区有寻找同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
华南大陆内部燕山期的岩浆事件可分为2期:燕山早期180~150 Ma,燕山晚期140~80 Ma。而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滇黔贵等地,仅见有第二期晚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相关成矿作用,缺乏第一期岩浆活动的时间记录。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麦地村煌斑岩,对其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煌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8.4±2.4)Ma(MSWD=4.2),为晚侏罗世的产物,补充了该区较为空白的第一期岩浆热事件。麦地村煌斑岩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原始地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e等富集程度不明显,高场强元素中U、Ta、Pb等表现出一定程度富集,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不具有Nb-Ta-Ti负异常的俯冲型配分曲线特征,具有明显的OIB型洋岛玄武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为板内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滇东地区发育中生代时期的NNE构造,早期NNE向褶皱叠加有后期同方向正断层。早期褶皱表现为SEE-NWW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特征,后期断层表现出同方向张应力作用下的特征。煌斑岩正是由于该区发生挤压之后伴随着一期应力松弛调整,伸展减压作用诱发地幔物质部分融熔,来自于深处的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富集型地幔,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局部受热、部分熔融,发生上升侵位。煌斑岩的侵位时间即是滇东地区中生代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74.
为精确厘定川西江浪穹窿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煌斑岩中发育大量2784~604Ma的捕获锆石,最年轻一组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9.85±0.35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煌斑岩具有较低的Si O2含量(47.66%~50.93%)及高的K2O含量(4.98%~6.77%)、(Th/Ta)PM值(14.7~17.6)、(La/Nb)PM值(9.69~13.0),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煌斑岩结晶年龄为~30Ma,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的板内岩浆作用,且基性岩浆上升过程中明显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煌斑岩与雅砻江断裂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暗示区内发育的新生代走滑断裂体系可能为岩浆侵位提供了通道。此外,两粒207Pb/206Pb年龄为2784Ma与2439Ma的锆石表明江浪穹窿很可能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75.
蛤蜊岗滩涂贝类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辽东湾蛤蜊岗潮间带滩涂贝类的物种组成、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状况,于2011年5月对蛤蜊岗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现场调查,采集共获得滩涂贝类16种,其中文蛤、泥螺、四角蛤蜊、托氏琩螺为蛤蜊岗滩涂贝类优势种,青蛤和光滑河蓝蛤为常见种。托氏琩螺的分布密度最高,为83个/m2,四角蛤蜊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178.51 g/m2。蛤蜊岗滩涂贝类的分布呈现从滩涂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滩涂四周的分布密度大于滩涂中间区域。对滩涂贝类分布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粒度、有机物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文蛤分布与底质中值粒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托氏琩螺分布与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泥螺、四角蛤蜊则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蛤蜊岗滩涂贝类资源丰富,但应加强文蛤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应加强对托氏琩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6.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煌斑岩与金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明显的对应关系。埠上金矿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西南方向的金岭金矿田的中北部;有关该矿区煌斑岩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大地构造学等特征,对区内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内在成因,认为区内煌斑岩是因该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造山及郯庐断裂带等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交代地幔形成的具氧化性的EM1型富集型地幔岩浆于造山拉张期在大陆活动边缘浅成侵入而成的。  相似文献   
77.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北山北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明显,且分布有额勒根乌兰乌拉斑岩型钼(铜)矿。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研究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及综合异常特征。认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Mo、Cu、Au,主要的控矿层位为咸水湖组火山岩段,成矿有利侵入体为石炭纪花岗闪长岩。划分出5种综合异常类型,其中与斑岩钼(铜)矿系统有关的综合异常和与奥陶系建造有关的综合异常是今后解剖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78.
贺娟  王启宇  闫国川 《地球科学》2018,43(8):2586-2599
前人对金沙江-红河构造带上的煌斑岩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南段哀牢山地区.对构造带中段鲁甸地区新发现的煌斑岩脉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煌斑岩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末期,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高峰期一致.鲁甸煌斑岩具有高钾、富碱、高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Ta-Nb-Ti)的特征.其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流体和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组分为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结合同期的镁铁质火山岩和富碱斑岩研究成果,滇西区域的岩石圈地幔富集过程可能为元古宙时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相关的俯冲作用.始新世时期,在印度和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或对流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本期煌斑岩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79.
西藏次玛班硕地区含矿斑岩体具备斑岩型铜矿成矿有利地质条件,结合本地区野外工作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展开该地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等问题研究.对次玛班硕地区由秋米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2±0.8 Ma~15.2±0.7 Ma,即形成时代为中新世.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SiO2=65.08%~66.85%)、高钾(K2O=3.85%~4.58%)、富碱(K2O+Na2O=7.87%~8.90%)、贫镁(MgO=1.51%~1.84%)、准铝质(A/CNK=0.88~0.95)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具有弱的铕负异常,(La/Yb)N=36.60~47.43,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Ce、P、Ti);特殊地,岩石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即:高Sr(674×10-6~876×10-6)、低Yb(0.560×10-6~0.757×10-6)、低Y(7.97×10-6~9.98×10-6)、高Sr/Y比(73.84~109.98).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中(87Sr/86Sr)i=0.707 878、εNd(t)=-8.26,Nd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 503 Ma,说明其岩浆源于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的火成岩,认为岩石形成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0.
安徽宣城茶亭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缘的南陵-宣城盆地内,是近年来该盆地内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是茶亭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文章从石英闪长玢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入手,利用EMPA及LA-ICP-MS等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对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查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具有高w(TiO_2)、低w(Al_2O_3)的特征,整体富Mg、贫Fe。黑云母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上,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及压力,其结晶温度为746~773℃,压力为44~85 MPa,对应深度为1.7~3.3 km,平均为2.47 km,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深度相对较浅。黑云母中高的氧化系数(0.613~0.864)、高Mg#(0.557~0.864),以及w(MgO)介于14.73%~15.86%,均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为壳幔混源,并且以幔源为主。黑云母成分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下。浅部岩体具有较高的X_(Mg)值,表明浅部岩体氧逸度较高,可能指示随着岩浆的不断演化,残余岩浆的氧逸度不断降低。同时,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相对一般斑岩型铜矿具有较高的w(Cu),并且高Cl、低F。这些特征均有利于茶亭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