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141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175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61.
林志慧  陈瑛  刘宪锋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22,77(8):2034-2049
基于1997—2017年中国60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辅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时空格局,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合作网络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 中国60个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强度逐渐增强,国家层面合作网络结构逐渐显现,合作强度前5名的分别为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和上海—深圳。② 整体网络特征上,网络密度逐渐增加,整体网络通达度在提升,城市“领导者”地位在下降,网络整体均衡性在提升,且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城市合作最紧密,西部地区城市次之,中部地区城市紧密度最小。③ 个体网络特征上,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分为外向型、内聚型、均衡发展型和孤立型4类,且权力角色上呈核心领导者、次核心领导者、一般合作者和边缘合作者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④ 地理空间邻近性、旅游资源差异、旅游接待能力差异、城市规模等级和旅游交通情况的相近性对网络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差异对中、西部地区城市旅游合作的影响是正向的,而对整体网络和东部网络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862.
西藏灌木林景观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西藏全区划分了景观要素,选取了10个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斑块水平和景观要素水平上西藏主要类型灌木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各类型灌木林斑块大小均服从反J型分布,斑块面积越大,斑块数量越少,所占的面积比例越高.总体上,灌木林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4.6%,灌木林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54.8%.各个具体类型的灌木林在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景观镶嵌度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863.
依据干旱区绿洲城镇特点,建构绿洲特色城镇指标体系,改进中心性强度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集成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研究方法,提出一套针对绿洲型城镇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并以酒(泉)嘉(峪关)地区为例,分析其城镇等级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酒嘉地区以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为区域中心城镇,玉门、敦煌和金塔为区域次中心城镇,瓜州、阿克塞和肃北为地方中心城镇。2山脉、沙地和砾质戈壁的阻隔改变城镇辐射圈大小和方向。肃州区和嘉峪关市辐射范围最大,敦煌市次之,肃北县最小。3酒嘉地区城镇体系以肃州区和敦煌市为核心,形成东西两组团。城镇沿交通线延伸,以黑河、疏勒河为主轴展布。4酒嘉城镇空间组织无圈层推进特征。  相似文献   
864.
《中国勘察设计》2014,(1):35-35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手捧收获的果实,怀抱满心的喜悦,我们挥手送别2013;满怀希望与憧憬,带着执着与追求,我们迎来2014。2013年,面对转型中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动、体制机制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江苏院")全体员工在"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宏大使命鼓舞下,认真学习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集团")中长期战略发展纲要,全面建立共识,凝心聚力。同时,调整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践行突破创新,开启了从平稳发展到全面转型、跨越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865.
渐新世以来的南海沉积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维  汪品先 《中国科学D辑》2006,36(9):822-829
对南海张裂以来从渐新世到现代的沉积量进行统计, 进而探讨南海作为边缘海盆地在沉积物分布宏观格局上的特色及其演变过程. 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 南海海盆接受了1.44×1016 t的沉积, 其中渐新世的沉积总量最多, 堆积速率最高. 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的沉积盆地中, 海盆内无大型深海扇发育, 明显不同于开放大洋, 也不同于小型西太平洋边缘海弧后盆地. 南海沉积物分布格局的形成, 区域性构造运动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因素起着显著的控制 作用.  相似文献   
866.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候鸟越冬地. 近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异常使得候鸟越冬环境更加复杂. 本文以2020年鄱阳湖出现夏季极端水位为背景,基于2019和2020年鄱阳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数据,探讨了夏季极端水位对越冬水鸟丰富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极端水位条件下鄱阳湖越冬水鸟的总数量、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组成相对稳定,水鸟数量由597307只下降至572358只,主要是鸭科、鸥科、鹳科、鸬鹚科和鹮科鸟类数量明显下降;食块茎、食种子和食鱼集团水鸟数量均有所下降. 水鸟的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主要栖息地仍为鄱阳湖保护区和上饶湿地的碟形湖及人控湖汊,越冬水鸟向人工湿地扩散加剧. 2019年在人工湿地主要记录到灰鹤926只、白鹤3只;2020年则记录到白鹤2215只、灰鹤7294只、白头鹤88只、白枕鹤378只、豆雁550只、鸿雁3100只、灰雁3200只和小天鹅1543只. 2020年冬季人工湿地中的越冬水鸟数量比2019年增加显著. 鄱阳湖夏季极端水位导致沉水植物群落崩溃,造成植食性水鸟在天然湿地中的越冬食物短缺,从而导致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出现明显变化,这也是鹤类和雁类水鸟前往人工湿地觅食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夏季洪水频发的背景下加强人工湿地管理,是当前解决越冬水鸟天然湿地食物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7.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布于南侧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北侧宗务隆构造带和两者间的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构成了以玛积雪山OIB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过渡为MORB的古洋脊热点构造,苦海-赛什塘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由E-MORB和大陆裂谷玄武岩构成,而宗务隆构造带的岩石则为略显富集的N-MORB.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反映了区域性的镁铁质岩浆源区OIB物质的的影响.从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和构造关系分析,阿尼玛卿带与苦海-赛什塘带构成一古三联点构造.而苦海-赛什塘坳拉谷的形成为宗务隆带镁铁质火山岩源区遭受玛积雪山OIB物质可能的交代混染提供了构造通道.古三联点构造的出现和宗务隆带的开裂分割了本区诸造山带和地块.热点构造是本区晚古生代拉张体制主要的深部动力学原因,而它引发的三联点构造是形成多块体洋陆格局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68.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869.
论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成盐模式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盐系发育,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型找钾的重要地区和层位。研究表明,成盐作用受古构造活动控制,成盐模式为“多通道的巨型浅水盆地蒸发成盐模式”。成钾条件是具备的。广泛分布该下统嘉陵江组T_1j~5—T_2l~1盐系的川东北、川东地区,中统雷口坡组T_2l~4盐系的川西地区是成钾有利地区。而成盐期后的成岩变质、构造形变和淋滤溶蚀作用对盐钾的破坏,不容忽视。可见加强成钾有利地区保存条件和构造条件的研究,是急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70.
过程与格局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萍  史培军  高吉喜 《热带地理》2007,27(5):390-394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生态规划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关系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过程为体,格局为用"的哲学关系。"体"即根本和内在的东西,"用"为"体"的外在表现。面对具体的规划区域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都是"格局",但是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过程"。围绕二者关系主线,建立了一个基于生态过程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规划方法框架,主要包括3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分析区域历史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确定面向生态过程需求的生态格局以及制定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