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5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升降式深水网箱控制平台的尺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平台的宽度l与网箱主构架半径r正相关,设计时必须满足网箱框架外侧与平台的距离七大于零,其中:k=1-2+√2/2r-√h4^2+1/4l^2+1/2r^2-√2/2rl,h4为控制平台高度,其受放置区水深h的制约,高度与水深的关系:h=h1+h2+h3+2h4+1/2H,h1为网衣缩结高度,h2为网衣底部重力装置高度,h3为重力装置到水底的距离,H为网箱放置区台风期预计最大波高。以“HDPE升降式圆形双浮管深水网箱”为应用实例,h=24m,H=7m,r=7.15m,h1=7.0m,h2=1.0m,l=25m,h4=5.0m,在浪高5m,风力10级的情况下,网箱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202.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142.30 g/m2,底层网片6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3.
为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年限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对大钦岛海域养殖3、8、13、18 a网箱以及非养殖区(DZ)表层沉积物(0~2 cm)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长年网箱养殖(13、18 a)区域沉积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短期网箱养殖(3、8a)区域(P<0.05)。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网箱沉积物优势菌门变化显著(P<0.05),短期网箱养殖(3、8 a)和非养殖区(DZ)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长年网箱养殖(13、18 a)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影响网箱养殖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为Hg、Cd、有机碳以及石油类。冰鲜野杂鱼的投喂可能是大钦岛长年网箱养殖区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推广绿色环保型配合饲料的使用,并采用微生物(以厌氧不产氧光合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大型生物(刺参及大型藻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手段进行污染沉积物修复,推进深水网箱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4.
牙鲆的放养密度以所放养鱼腹面表面积之和占养殖池底面积的百分数(%)表示.在直径为 27 cm、容积为 40 L的塑料桶中放置网箱,按网箱底面积 48%, 74%或 100%的密度放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 1.86 g± 0.18 g,全长 6.3 cm± 0.27 cm)同时另在放养密度 100%组中混养石莼 40.00 g.经 45 d饲养,混养石莼组中的牙鲆生长最快,水质好,饲养系数最低.在单养组中,牙鲆生长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 48%组 >74%组 >100%组.牙鲆体长增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密度分别为 80%~ 100%和 100%~ 110%,低于或高于此密度鱼的增长均减慢.  相似文献   
205.
密云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影响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成 《水文》1993,(1):42-44,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