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0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地球物理 | 31篇 |
地质学 | 880篇 |
海洋学 | 74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28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 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 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 896~0.706 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基于拟建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单元的包气带地质环境,研究了该区黏土材料在非饱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K()和弥散系数D()随黏土体积含水率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在非饱和状态下,当体积含水率 25%时,黏土实际处于不透水状态;当 15%时,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黏土非饱和渗透系数K()发生数量级的改变。实验表明,非饱和黏土弥散系数随着体积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当体积含水率=38%时,实测弥散系数为4.12 m2 a-1;当=6%时,弥散系数为0.04m2 a-1,仅为前者的1%左右。核素迁移模拟结果显示,当体积含水率 25%时,钚在黏土屏障中不发生显著迁移;当 30%时,核素迁移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73.
<正> 一、区域、矿区及矿床地质概述合川锶矿地处川东褶皱带的西部,华莹山帚状褶皱束的西北分支,沥鼻峡背斜的东北段。背斜长约28km,轴向北东45°~50°,北西翼倾角60°~85°,南东翼倾角30°~40°。背斜轴部出露少量二叠系长兴组(P_2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_1f)。两翼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_1j),中统雷口坡组(T_2l),上统须家河组(T_3xj)。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北东段的西北翼,地层走向北东50°~55°,呈带状出露(见图1)。 相似文献
974.
铀在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Ⅱ,对铀元素进入中国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场研究区地下水后的状况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得到核素铀进入研究区地下水后的元素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及外界因素变化引起地下水中铀迁移的行为,同时采用批式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铀在甘肃北山花岗岩中的分配系数,研究了岩石粒径、溶液初始浓度、水相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弱,其中溶液初始浓度、粒径、温度影响较小,pH值对岩石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接近中性条件下影响达到最大,这与采用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通过模拟和实验对比,能更好地研究在北山预选区处置条件下地下水-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核素的迁移行为,从而为处置库系统安全评价提供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与样品中基体和Rb分离了的Ca和Sr,在0.08mol/L柠檬酸-1.5mol/L NH_4OH介质中流经Dowex50×8阳离子树脂柱,并用此溶液淋洗Ca,用4mol/L HCI洗脱Sr。收集的含Sr溶液用于同位素年龄测定,消除了质谱测定过程中Ca的干扰。 相似文献
978.
979.
论江苏溧水爱景山锶矿床勘探网度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溧水爱景山锶矿床是我国特大型天青石锶矿床。由于我国至今未制定锶矿床地质勘探规范,地质勘查单位只能参照相类似矿种的规范进行勘探。探讨该矿床的合理勘探网度具有重要意义。对原网度控制程度进行了研究,用加密线进行了勘探检验,并利用采矿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得出用50m×50m的原勘探网度探求C级储量是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0.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巨晶方解石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岩溶洞穴中巨晶方解石的成因和演化特征.巨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与中-下奥陶统背景值相比,两者均较低,表明巨晶方解石具有大气水岩溶特征;其N(87Sr)/N(85Sr)比值高于背景值,说明受到壳源锶的影响,海西早期是壳源锶的主要来源时期;巨晶方解石中出现单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淡水盐度也表明其形成于地表岩溶环境中.根据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综合分析,洞穴巨晶方解石形成于海西早期潜流岩溶带环境中.巨晶方解石形成后,在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中受到洞穴塌陷作用改造,塔河油田东部的岩溶洞穴塌陷现象比西部严重,东部地区的巨晶方解石因上覆地层压力形成了缝合线.印支-喜山期构造运动在巨晶方解石中形成了裂缝和微裂缝;而且,巨晶方解石还经历了埋藏溶蚀作用,溶蚀作用与喜山晚期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关系较密切,且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强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