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2篇
  免费   2847篇
  国内免费   3566篇
测绘学   1326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992篇
地质学   12627篇
海洋学   956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176篇
自然地理   546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665篇
  2022年   731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833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663篇
  2016年   611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5篇
  1943年   7篇
  193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根据三工河流域绿洲1978,1987年航片、1998年TM影像以及土壤、水文与社会经济资料,综合运用遥感、GIS、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指数模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及所提出的因子加权和指标,分析表征影响因子对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比较小规模家庭承包和大规模农场耕作的两种典型土地经营模式下的LUCC过程和驱动力.耕地、草地控制全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耕地、城镇村工矿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家庭经营区林草地面积均大幅度减少,而农场经营区仅草地有所减少(减幅12.0%),林地却增加了(增幅13.7%);研究区前期(1978~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比后期(1987~1998年)剧烈,家庭经营区土地利用变化比农场经营区剧烈.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水资源是土地利用的先决条件,在政策的宏观控制和水资源的约束下,全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和经济,主要的限制因素为土壤肥力和地下水埋深;家庭经营区人为驱动占主导地位,农场经营区自然因素的限制作用更加突出.影响因子波动越大的区域或时段,其土地利用的变化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992.
不同尺度下岩层渗透性与地应力的关系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地应力场宏观控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还是微观影响含水介质的渗透特性, 都有其深刻的内在发生机制, 生产实例和实验室试验表明: 在宏观地质大尺度下, 岩层以破碎、位移适应地应力场变化并为地下水的富集及运动提供场所, 地下水则以流动和压力传递来调整含水空间、扩张岩石裂隙实现流固宏观耦合, 尽管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应力场经历多起叠加改造, 但形成区域主要构造骨架时的地应力场与渗流场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主渗透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 在宏观地质中尺度下, 应力变化剧烈区、极低地应力区、应力集中区、剪应力集中区等往往与含水介质的主干裂隙相一致, 地应力均匀变化区则与基质的三重含水介质对应; 在微观地质小尺度下, 岩石空隙为三重孔隙介质, 包括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管道状孔隙,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有效应力的函数, 孔隙岩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关系符合指数型数学模型, 裂缝型岩石宜用幂指数型数学模型描述, 毛细管型岩石则用二次抛物线数学模型描述较为恰当. 裂纹有效压缩系数、闭合压力计算揭示了裂缝性岩芯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损失较孔隙性岩芯损失大的机理, 裂纹有效压缩系数计算还说明同一介质渗透率变化总是大于孔隙度变化; 厚壁筒理论证实, 实验得出的毛细管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损失与有效应力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正确.  相似文献   
993.
王志春  李毅  包云辉  陆海云  安新宇 《气象》2006,32(S1):52-55
气象等值线图应用广泛,以Bowyer-Watson算法的思想为基础,对已有等值线生成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实现了由任意离散点生成Delaunay三角网格的算法,讨论了等值线自动生成与追踪技术及等值线平滑方法的原理、不同方法间的优劣性,解决了等值线曲线化后拓扑关系的保持问题,提出了等值线端点向边界延伸的方法,探讨了等值线的填充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三角网格等值线绘制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三角网格等值线绘制的速度和质量,最终通过编程实现了快速、客现、便捷、美观的气象等值线的给制,达到了等值线的自动分析、生成、输出的业务化需求。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孕育出了长江、黄河、澜沧江,而“三江源”又孕育出千万优秀藏族儿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气象局尕才同志,就是这千万藏族儿女中杰出的代表。他具有藏族纯朴、善良、耿直的性格,在参加工作的近20多年中,他把气象站当成自己的家,把气象工作视作自己的生命。他观天气、测风云,为了高原气象事业。他读冷暖、感人生,胸中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爱。他使高原藏族儿女倍感自豪,他令家乡的父老乡亲深感骄傲。  相似文献   
995.
成国勋  李昌文 《青海气象》2006,(9):67-69,70
在青藏高原深处,三江源腹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盛开着一束不危严寒,不惧风雨的“气象花”,她是草原上永不衰落的奇葩,在民族的大家庭中,这支气象队伍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探索民族气息,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为玉树的气象事业传送着一首首赞歌,绽开着一朵朵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7月17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和START(Global Change System for Analysis,Research and Training)协办的第三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limate 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ISCS)在北京开班。  相似文献   
997.
电子信息网络系统配电的重复接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低压供配电方式多采用TN接地形式,而国标要求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应采用TN-S或TN-C-S制式,因此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配电方式需要进行改造。在低压供电线路中增加一接地端子与PEN短接,即为重复接地,转换成三相五线制供电。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测井曲线绘制煤岩层真厚对比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测井数据,并使用新的采样间隔对其进行采样,将采样数据映射到真厚的钻孔柱状图上,从而绘制出真厚对比图。实际编程中,为保证其拟合精度及计算效率,实际采用的计算步长一般为本层厚度加上下扩展10m。选择采样间隔时,可对测井曲线进行抽稀,以减小数据占用的空间。该方法的使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地质与测井对比图工作分离、结论出现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藏南昂仁县贡久布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t sp.,O.lanpingenis,Gyrogona 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位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