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809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7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2 毫秒
61.
《铀矿地质》2005,21(3):i001-i002
李德连局长致辞1955 年 4 月 2 日, 领导全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机构———地质部第三局 (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 在北京成立。核地质是核工业的开路先锋。50年来, 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 在原二机部、原核工业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现中核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62.
矿物中U、Th及其子核进行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时,剩余重核受到反冲而产生辐射损伤.在适当条件下经化学蚀刻,这些辐射损伤成为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测的核径迹.通过建立适当的蚀刻模型和定年模型,计算径迹面密度和体密度,并测量U、Th含量,便可得到年龄.Alph反冲径迹年代学的特点是可以确定较年轻的时代(百万年至数百年),故在资源环境、地理、考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针对跨带区域高程异常拟合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多面函数模型为背景,分别采用直接法和分带法,提出采用大地坐标(B,L)作为核函数参数的改进多面函数模型,对跨带区域高程异常进行拟合。通过某跨带区域GPS水准网数据验证,结果显现了改进后多面函数模型在跨带区域拟合上的优势,其外符合精度相比其他函数模型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4.
刘冰  吴超  林怡 《测绘工程》2016,25(7):13-17
针对湿地空间信息的复杂性和SVM的分类性能,设计一种基于混合核函数的特征加权SVM分类模型,综合利用多种特征信息,避免被弱相关特征所支配,从而提供更佳的映射性能和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兼具良好的外推和内推能力,能够有效地融合不同信息源特征,得到更完整和准确的分类结果,在总体精度、Kappa系数等多项指标上都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5.
张珊  杨树文  杨猛  李鹏元 《测绘科学》2016,41(12):142-146,211
针对兰州市1986—2016年间降雨型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文基于ArcGIS,利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分析滑坡点,通过多次测试比较确定了估算的最优距离阈值,得到概化程度高、数值变化平滑的栅格密度,并结合研究区内高程、坡度以及地质环境揭示了降雨型黄土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滑坡点沿着黄河及其支流沿岸分布,密集程度有"两高两低"分布特点,高程、坡度与滑坡多发存在相关性,城关区滑坡点最多且呈环状分布,西固区次之,其他区较少。  相似文献   
66.
医巫闾山地区早白垩世同伸展花岗岩就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刚  刘正宏  崔维龙  白相东 《岩石学报》2016,32(9):2677-2689
石山岩体形成的时间约为124Ma,是医巫闾山地区早白垩世NWW向伸展变形的同构造花岗岩体。花岗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埃达克质岩浆的特点,SiO 2、Al2O3及碱性组分含量较高,而Fe2OT3和MgO含量较低,岩浆锆石εHf(t)值=-26.7~-20.3、tDM2=2.0~2.3Ga,表明岩浆来源于华北陆块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对围岩变形组构与岩体中岩浆组构的分析,可将石山岩体的就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岩浆底劈、膨胀作用和围岩伸展滑移的共同影响下,石山岩体最终形成了主体呈近圆形、西部发育两个岩墙的形态。岩浆就位过程与围岩变形组构的相互关系,表明中、浅部地壳的伸展变形可以控制岩浆的就位过程和最终形态,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关系不大,岩石圈减薄及区域伸展应力场是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相似文献   
67.
蒋浩  刘俊来  张雎易  郑媛媛 《岩石学报》2016,32(9):2707-2722
花岗岩(脉)在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如何正确鉴别剪切带中剪切前、剪切期及剪切后花岗岩(脉)以及正确理解剪切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部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具有不同变形表现的花岗岩(脉)开展宏观-微观构造观察、石英EBSD组构分析及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等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岩浆关系判别准则。剪切前花岗岩(脉)多变形强烈且具有后期固态变形叠加在早期高温岩浆组构之上的特点,而剪切期的花岗岩由于侵位的时间不同,岩石的变形程度也会不同。剪切晚期侵入的岩脉遭受了较弱的晶内塑性变形,而剪切早期的岩脉可以显示岩浆流动或结晶后高温至中温固态变形。从组构特点上看,剪切前和剪切期花岗质岩石石英c轴组构大多表现为中高温组构叠加有低温组构的特点。剪切后的花岗质岩石仅发生微弱的晶内变形或未变形而显示低温或无规律的组构特征。对五个典型的样品进行年代学测试,其结果符合相应的期次划分类型。应用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结合年代学测试综合分析,对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划分,包括134~130Ma初始伸展阶段,130~115Ma峰期伸展与强烈岩浆活动阶段,以及115Ma前后伸展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68.
69.
时空融合是解决遥感数据高重访周期与高空间分辨率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了一种综合利用遥感数据空间与光谱信息的三维自适应核回归反射率模型(three-dimensional adaptively local steering kernel regression fusion model,3DSKRFM),通过提取每个像元的三维控制核(steering kernel)的局部信息,使时空融合过程中的权重自适应调节,提高遥感时空融合的精度。利用两组ETM+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3DSKRFM相比STARFM和2DSKRFM模型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遥感影像多波段的优势,提高融合精度;二是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满足实际影像时空融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70.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al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magmatic activity and dating data, the authors in this paper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nother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structure in Lizifang area of Southern Liaoning, namely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 typical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five parts exist in the core complex, which are the footwall composed of Neo-archean metamorphic plutonic rocks and mesozoic granite intrusive rocks, the detachment fault zone composed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ectonic rocks, and the upper plate composed of Precambrian sedimentary cap and Cretaceous extensional basin.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form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and the upper plate moved from NWW to SEE relaive to the footwall, which was similar with Jinzhou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Wanfu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geometry, kinematics polarity and formation time, indicating the same dynamic backgrou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late Mes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thosphere in the east of North China Crat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gold deposits. So the detachment fault zone of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can serve as the key work area for further gold exploration, which may possess larg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