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天文学   1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a型超新星爆发理论(II):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疑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与评述了Ia型超新星理论研究中最为突出的8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疑难问题,并简单介绍了国内围绕SNIa开展的某些物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蒋苏云 《天文学报》2005,46(4):380-397
建立了热脉动AGB星氦燃烧壳层源出现非稳定热核反应的判据,新判据包含 了丰富的物理信息,它不仅与热脉动AGB星氦燃烧壳层源的几何性质有关,而且与氦燃 烧壳层源的力学、热学和化学的性质都有关. 提出了热脉动AGB星氦燃烧壳层源非稳定热核反应的发生和消失的机理,它可表述 为:热脉动AGB星氦燃烧壳层源的局部区域出现对流不稳定区会触发非稳定热核反应的 发生,非稳定热核反应会促使氦燃烧壳层源急速膨胀,氦燃烧壳层源的急速几何形变会消 除非稳定热核反应. 用改进后的Kippenhahn恒星演化程序对5M(?)恒星进行了从主序星到热脉动AGB 星的演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新判据能很好地反映5M(?)AGB星氦燃烧壳层源的热核反应 情况.并得出5M(?)热脉动AGB星在第6次热脉动周期阶段,被挖掘到热脉动AGB星 表面的元素主要是在温度lgT2/K<8.155和密度4.0核反应合成的.  相似文献   
13.
太阳大气锂的丰度7Li/H=10-11(按原子数计)。或[7Li]=log(7Li/H)+12=10.它比太阳系原始星云和银河系星际介质钾的丰度要低约两个数量级.因此太阳在它形成之后,其大气锂必定经受了严重衰减.然而年轻的银河疏散星团(如昂星团和英仙a星团)中有效温度高于5500 K的主序星,其锂丰度都基本是正常的,井末呈现明显的衰减.这充分说明,太阳型恒星锂的衰减主要发生在主序阶段,而非在主序前的演化阶段. 在恒星中,7Li是通过核反应7Li(p,a)4He,而毁坏.上述反应在T≥ 2.5×10…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量贫金属星元素丰度的观测资料,以太阳系重元素丰度分布为标准,选取Sr、Ba、Eu分别作为贫金属星弱s-过程、主要s-过程、r-过程3种核合成的典型元素,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了不同核合成过程对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的贡献比例.研究表明:金属丰度越高,弱s-过程、主要s-过程对较轻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就越大,较重的中子俘获元素主要由r-过程和主要s-过程产生;金属丰度较低,重中子俘获元素丰度主要由r-过程产生,星系早期弱s-过程对元素丰度几乎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快中子过程(r-过程)发生在富中子的环境中.但是它所在的具体天体物理环境并不是很清楚.随着观测的进展,近年发现了很多的极贫金属的晕星.它们有两个特征:一是快中子元素超丰,并且相对丰度与太阳上的一致.另一个特征是当金属丰度一样时,星体中快中子元素的含量有大的弥散性.这为研究r-过程起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途径.模拟计算的方法,用于研究星系演化的过程,以及相伴发生的恒星的快中子核素含量的弥散性,可用来了解快中子元素的起源这样得出的星系演化模型,不仅包含了气体区域自发的恒星形成,而且考虑了超新星爆发激发的恒星形成.结果显示,低质量端的超新星应是快中子核素的产生地.同时,超新星引起的星系演化的不均匀性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晕星快中子元素含量的弥散,因此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吉林陨石钻孔样品^53Mn深度剖面进一步表明吉林陨石经历了二阶段暴露历史,第一阶段母体经受2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10Ma,第二阶段母体经受4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0.5Ma。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原始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评述了太阳星云的原始放射性核素丰度特征及解释此丰度特征的分子云自增丰模型、AGB星污染模型和散裂反应模型。陨石包体中前太阳矿物颗粒的同位素组成异常表明,前太阳颗粒中低密度石墨、X型碳硅石可能来源于超新星爆发,而AGB星或红巨星被认为是尖晶石和碳硅石的最可能的恒星来源。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氖和氙的同位素组成异常也与超新星爆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阐明了标准大爆炸核事成(SBBN)模型的理论和观测状况,着重讨论了1994年的最新进展:已有3位有效数字的^4He丰度初值Y4p与由银河系观测推得的D+^3He丰度原初值Y23p间出现预报的可能性,使SBBN模型面临考验;高红移吸收云中氚丰度测量的有关结果与原有Y23p显著矛盾,而与Y4p偏小的趋向相合,可能对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提出质疑,因此,河HII区中氦丰度和高红移吸收云中氚丰度的进一步测量以  相似文献   
19.
Sodium overabundance in yellow supergiants has stumped people for more than 20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clear physics. We investigate carefully the CNO and NeNa cycl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sodium production. We investigate some key reactions in the appropriate network. We show whether and how the sodium outpu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rate uncertainties in these reactions. In this way, we evaluate if a reaction is important enough to deserve a better determination of its rate in terrestrial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presupernova model Wsl5M⊙, we re-calculate the electron capture (EC) timescale and hydrodynamical (HD) timescale. We found that the EC timescale can be smaller than the HD timescale in the inner region of the collapse iron core at the moment immediately before the shock wave bounce. The change in these two timescales at the late stage of core collapse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collapse velocity. If the late-time collapse velocity is artificially increased by a small quantity, then prompt explosion of the supernova may happen. Further calculations are still needed to check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caused by the faster EC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