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入侵物种和栖息地退化都是导致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关于栖息地退化和入侵物种种群数量的研究很少。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分析了2017-2019年西洞庭湖天然湿地和改造湿地中的克氏原鳌虾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鳌虾CPUE与总氮、总磷、水温、pH、水深、水透明度呈正相关,与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呈负相关。克氏原鳌虾CPUE在天然湿地和改造湿地中的差异不显著。克氏原鳌虾CPUE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18年与2019年的克氏原鳌虾CPUE均显著低于2017年。水文情势的年际变化对克氏原鳌虾种群数量的影响起重要作用。保证夏季水位和流速对控制克氏原鳌虾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的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场预报技术研究,建立基于多环境因子渔场预报模型,将对该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20°N~35°S、85°W~155°W)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量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大眼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大眼金枪鱼渔场多分布在SST为24~29℃、SSH为0.4~0.8 m的海域。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因子适应性曲线(P0.05)。基于栖息地指数的2012年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预报准确性平均达63%,可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寻找中心渔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3.
《海洋世界》2008,(7):8-8
地中海是47种鲨鱼的栖息地。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0年中.地中海的部分鲨鱼种群已被完全摧毁;其中的5种鲨鱼的种群数甚至下降了97%。这项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的弗朗切斯科·费雷蒂表示,顶级捕食者的消失将极大地影响地中海的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更加麻烦的是。研究中发现种群中缺少育龄雌鲨鱼,这意味着即使采用新的保护措施也很难挽回颈势。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世界大洋性经济柔鱼类之一,估算其渔获量是科学管理柔鱼资源的重要基础。根据2003-2008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海表温梯度(GSST)及海表高度(SSH),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定性描述资源密度分布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假设捕捞努力量时空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建立了各作业渔区渔获量与HS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渔区(经纬度0.5°×0.5°内周平均渔获量与HSI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建立了最适关系的指数模型,以及单位渔区内周最大可能渔获量与HSI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当HSI较低(0~0.1)或较高(0.9~1)时,其预测的渔获量相对误差较大,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柔鱼可能的渔获量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5.
生物栖息地隔离对河流生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天然破碎河段进行野外调查,并开展野外试验对天然河段进行人工隔离和定期采样分析,研究了栖息地隔离对底栖动物组成及河流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在各隔离区中变化不一致;隔离区内动物密度、丰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隔离程度越高,降低越显著。从动物组成来看,蜉蝣目和双翅目的相对密度在隔离区中显著降低,蜻蜓目和双壳纲则增加。河流栖息地被隔离后,底栖群落经过一段波动周期后才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由于水生昆虫在成虫阶段的飞行扩散,隔离区与天然河流之间仍存在较高的动物流通,但隔离区内的动物组成并不完全是天然河段内的子集。结合研究结果和中国河流实际,提出了保护河流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6.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价值最突出的自然遗产之一。夹金山脉既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又是独特的风景区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自然遗产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提名。目前的以省级为主的多个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分别管理,已不能满足保护其突出的遗产价值的要求。作者提出从国家层面上,规划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国家公园统一整体管理该项遗产,以增强有效管理能力。然后讨论了夹金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重要性与风景资源价值,论证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并从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的界定、中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依据、国家公园管理世界自然遗产,分析了国家公园管理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7.
新近从南极菲尔徳斯半岛和阿德雷岛的海鸟和海豹栖息地粪土层中检出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Ps)总含量范围: 多氯联苯(PCBs)为0.21~3.85 ng/g; 有机氯农药滴滴涕(ΣDDT)为0.09~2.01ng/g; 六六六(ΣHCH)为0.06~0.76 ng/g, 并以七氯、六氯联苯、P, P-DDE和α-HCH化合物为主体; 在贼鸥和巨海燕、企鹅蛋卵中检出POPs含量各为12.5~294.2和2.0~10.2 ng/g (湿重); 积蓄形式以PCB180, PCB153, P, P’-DDE和HCB和P, P’-DDE为主. 研究表明, 栖息地粪土层POPs含量变化与海鸟不同种群食性以及营巢占域的不同而相异; 对不同种类海鸟卵样的PO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鸟种POPs积累水平的差异取决于不同鸟种的生态习性, 如活动范围、迁徒距离、觅食习性以及巢址选择等, 最重要是海鸟生态食物链中的位置, 其食谱的宽窄, 同样表明海鸟体内POPs积累通过食物链逐渐加强的结果. 其次还对阿德雷岛地区AD1, AD2短柱粪土地层进行210Pb测年, 并进行POPs积累率及分子地层学记录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8.
基于GIS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现状,将影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因素归为4类:地形因素、植被因素、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根据陕西省秦岭山区第三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资料,应用GIS空间数据内插分析及统计技术,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森林起源、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竹子生长状况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方面系统分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状况,绘制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图,得出结论:现有调查区的大部分区域适宜大熊猫栖息。同时,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影响,指出人类生产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9.
陈钧  黎军 《干旱区地理》1994,17(2):83-86
本文通过1897年7-8月间对伊克昭盟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及东胜市区进行的啮齿动物的调查,根据地理环境、啮齿动物种类和分布,其栖息环境大体分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和农田生态地理型且其地球分布及种类成份以蒙新区为主要成分。现仅将伊金霍洛旗的调查资料整理成文,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