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柴达木盆地,利用低頻折射地震的方法,曾經得到許多不同类型的波,其中包括有: (i)沉积岩首波; (ii)基岩首波; (iii)大角度反射波; (iv)“迴折”波; (v)不同类型的多次波; (vi)地壳深界面的反射波. 本文专門討論“迴折”波和不同类型的多次波的性貭,以及辨认他們的主要标志;其他波的性貭,将在另文中討論.  相似文献   
842.
张骏  成玉样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129-133
柴达木盆地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但是盆地内生态环境脆弱,风蚀灾害和风沙淤埋灾害对盆地内的设施破坏极大,使区内环境不断恶化.笔者在充分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对风蚀灾害及风沙淤埋灾害的产生机理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为盆地内沙摸化防治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3.
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测井技术是从上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60年代渐趋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煤田等地质勘探工作中.上世纪开始的DSDP(深海钻探)、ODP(大洋钻探)I、CDP(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德国的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等项目采用测井曲线研究古环境、古气候,确定地层性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极大的拓展了地球物理测井在地质上的应用范围,使测井技术由油气、煤炭测井的地层分析上升到测井地质的成因研究,也渗透到提取古气候信息的领域上.我们在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钻探工程中也采用了测井技术,旨在通过与岩芯多指标对比分析,探索应用其指示意义测井技术在石油、盐类资源普查及古环境研究中.  相似文献   
844.
基于1981~2017年柴达木盆地十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柴达木盆地降水特征及主要影响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7年柴达木盆地降水东部大于西部,年际降水总体皆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势大于西部。降水具有明显周期,其中年际周期主要为1~3年,年内周期主要存在于降水较为集中的夏季,表现为显著的准单周振荡。EOF分析显示柴达木盆地夏季降水主要有两类空间模态,第一模态为空间一致型,第二模态为“中部正、东部西部负”型。进而对影响这两类主要模态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一致降水正异常时,以黑海—蒙古高原—日本海表现为“丝绸之路”型遥相关波列和东亚从低纬到高纬呈现“+-+”的经向型遥相关波列的异常环流形势为特征,水汽主要源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经青藏高原东侧向北输送至盆地。第二模态降水偏多时大气环流表现为对流层中层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为正异常,盆地受异常反气旋的控制,对流层低层中亚异常气旋和异常反气旋相互作用使冷空气南下,西北太平洋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南侧的偏东气流输送水汽,冷暖空气在盆地交汇,使盆地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45.
利用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站及周边9个气象站近60a逐月、年日照时数、气温、云量、降水、相对湿度资料以及1951~2013年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格尔木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格尔木日照时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变化较平稳,夏、秋、冬三季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5月最多、2月最少。年代际变化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较为平稳,70年代突然下降,80年代又有所增加,90年代比80年代略有减少。到了本世纪头十年,平均日照时数急剧减少。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5年和7年短周期,日照时数在2006年出现突变。从研究结果来看,自然因子大气环流、气温、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是格尔木及周边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工增雨为主的人类活动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对格尔木及周边地区日照时数也可能是影响因子,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46.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狮子沟构造下干柴沟组上段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构造裂缝,是控制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研究旨在建立该段现今地应力状态及裂缝产状分布规律,这对在致密储层中圈定有效裂缝和考虑压裂缝分布的水平井方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心、薄片揭示裂缝特征,从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断裂与A、B、C井钻井轨迹的空间关系;选取A、B两口井水平段建立地应力剖面;选取A、C两口井成像测井段统计裂缝产状并进一步以极射赤平投影、玫瑰花图和倾角分布图展现产状规律.3口井水平段走向近平行于北西向走滑正花状断裂系.地应力测井显示下干柴沟组上段测量段为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未充填的高导缝和充填的高阻缝主体走向均为北东,倾角为高角度至近竖直,其形成受控于早中新世以来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的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未充填裂缝或发生溶蚀的充填裂缝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北东走向未充填的竖直裂缝为最优的有效裂缝.靠近北西向主断裂的北东向水平井将钻遇更多天然裂缝,压裂形成北东向延伸的竖直有效裂缝.在北西向水平井产量不佳情况下,靠近断裂的北东向水平井设计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847.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侏罗系剖面为例,探讨了非海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湖平面变化、体系域划分等。将研究区下中侏罗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7个3级层序。指出煤层与体系域在时间序列和空间配置上存在一定联系。其研究有助于资源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848.
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质资料,柴达木盆地的基岩(结晶基底)埋藏深度,可达十公里以上.勘探这样深的基岩,利用反射和一般折射方法是不容易得到良好的效果.1958年6月,在柴达木盆地开始试验低频地震的方法,来接收基岩面的折射波.所用检波器的谐振频率为13周/秒,放大器最低谐振频率为8周/秒.最大接收距离为1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849.
三湖地区北斜坡褶皱发育,相变快,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务件.由于本区储层厚度薄(1~3m),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砂体分布难以准确追踪,导致岩性地层气藏勘探难以取得突破.已知气藏解剖和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含气后会产生特殊的地震响应,通过地震异常信息研究,结合构造、沉积和成藏条件分析,发现驼西地区是岩性圈闭发育带,Tzh2井获得工业气流证明该区带具备形成岩性气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