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478篇
地质学   929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固原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共振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TS共振柱测试仪研究了干密度和固结压力对固原黄土重塑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及试验数据误差的基本规律。通过设计不同工况的试验条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最大动剪切模量G_(dmax)随固结压力和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干密度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围压条件下,黄土动剪切模量比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剪应变特征点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数据呈现一定的离散性,且离散程度阻尼比明显高于动剪切模量比。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及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32.
铁层离-柱撑蒙脱石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研究铁柱撑蒙脱石的结构特性,结果显示:经柱撑处理后的蒙脱石以层离结构为主,同时含有部分柱撑蒙脱石结构。前者为粘土片层与铁离子水解产生的聚合羟基铁的簇状物堆垛而成的卡房状孔结构。与XRD图上低角度衍射峰对应;后者则与(001)衍射峰对应。与枉撑结构不同,层离结构中,大量阴离子(NO3^-)能够作为平衡铁水解聚合物正电荷的反离子而较稳定地存在,研究还发现铁层离一柱撑蒙脱石具有作为新型催化剂、吸附剂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3.
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卢记仁 《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
峨眉地幔柱起源于赤道附近,头部直径约800km。它的动力学特征主要反映在四大地质事件上:1.基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头部减压熔融引起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和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约50万km2,主喷发期在早、晚二叠世之间,活动时限海西晚期-印支期;2.酸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对深部地壳的热改造引起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并形成300km长的花岗岩带,酸性火山喷发产物除流纹岩外,酸性火山灰沉积遍及整个华南地区;3.古地热场与改造成矿作用,在地幔柱作用下,上扬子及其外围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古地热场,地热异常从海西晚期持续到燕山期,长时期的地热异常驱动热水循环,引起大规模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分布广泛的层控金属矿床;4.地壳升降与裂陷,华南海西-印支期的地壳运动与地幔柱有密切关系,当它到达岩石圈底部之后,上覆岩石圈受热软化,伸展变薄,地壳沉降引起栖霞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以及茅口期的强烈拉张与裂陷,地幔柱活动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都有重要影响,它可能造成大规模生物绝灭。  相似文献   
934.
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微量元素成分和同位素比值具有变化范围大的特点,这些变化很难简单地用地幔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等岩浆演化过程来解释。传统观点认为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由其下部地幔成分的大尺度不均一性决定的。这种地幔不均一性则是外来物质的加入造成的,如再循环的地壳物质、下大陆岩石圈、交代的岩石圈和外地核等成分加入到上地幔中。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大西洋洋中脊的玄武岩展开研究工作,评估了玄武岩源区的温压条件并综合对比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比值。靠近地幔柱的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成分具有较大的变化。地幔柱对洋中脊地区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1400公里,但并不是每个地幔柱都能够影响其周围1400km范围内的所有洋中脊脊段。未受地幔柱影响的洋中脊玄武岩成分和地幔潜在温度均没有异常表现。我们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于地幔柱柱头形状不同造成的。地幔柱的流动形状可以分为管状和饼状两种,饼状地幔柱影响其周围的地幔是没有方向性的,而管状地幔柱对其周围地幔的影响在方向上具有选择性。沿着大西洋中脊的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暗示其源区具有较高的不均一性。我们认为该地区地幔不均一性主要是由于上地幔中加入了俯冲板片和拆沉下地壳造成的。另外,地幔柱的活动也不容忽视,它们影响了其周围部分洋脊段的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935.
东菲律宾海柱样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柱样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测量了天然剩磁倾角、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T曲线等磁学参数,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识别出松山反极性时内的贾拉米洛和奥都维正极性亚时。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岩心磁性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可能含有一定的钛磁铁矿。磁性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成因,岩心底段受到海底火山作用的影响。根据磁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将岩心分为3段,各段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6.
浅埋地下车站结构中柱和地面高层结构底层中柱相似,地震作用下均需承担较大的竖向压力,易因变形能力不足发生脆性破坏。在某2层3跨地铁车站结构中引入地面高层结构中的分体柱设计理念,形成新型地下车站结构抗震体系。首先,通过拟静力推覆分析对比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柱和分体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水平变形特性;然后,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拟静力推覆分析有限元模型,从关键截面内力、关键构件变形能力、关键构件塑性损伤等角度对比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柱和分体柱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将分体柱应用于2层3跨地铁车站结构中可提高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其工作机理是避免分体柱承担过大的剪力和弯矩,并充分发挥分体柱竖向支撑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37.
为了获得非水反应双组份聚氨酯高聚物(后文简称高聚物)的动模量和其外包盾构隧道时的最优减震密度和厚度,文中通过共振柱试验和无约束共振试验获取此高聚物注浆材料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并利用得到高聚物动力学参数,采用ABAQUS数值计算软件,建立多个无限边界有限元模型,并考虑17种高聚物外包隧道工况。通过输入不同密度、动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厚度的高聚物外包层参数,分析高聚物外包隧道的动力响应。由结果可知高聚物外包层能有效的降低衬砌结构的拉应力,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同时给出高聚物外包层的最优密度0.22~0.33 g/cm3和厚度20 cm。试验结果为高聚物外包隧道减震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38.
以GFRP管直径、管厚度、纤维缠绕层数和角度,以及长细比、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强度、型钢截面面积、型钢屈服强度为主要参数,设计25根足尺GRS组合短柱试件;基于钢材的双线性本构模型和考虑RPC约束效应的非线性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5根足尺GRS组合短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取荷载—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939.
预应力平板-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短肢剪力墙及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已开展得较为充分,但对它们与无黏结预应力平板所组成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不甚清楚,为此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2个六柱一板单层整体结构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全过程,以及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模型缩尺比例为1∶2.5,2个试件的板采用了不同的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异形柱和短肢墙采用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结果表明:2个试件的各构件开裂时间和裂缝程度有所不同,但各构件的屈服破坏顺序是一致的,都形成了梁端塑性铰-板屈服铰线屈服机构,最终为延性破坏。滞回环具有典型的梭形特征,后期抗力与刚度下降平缓,变形和耗能能力良好,梁柱节点构造措施可靠,一字形短肢墙的早期裂缝控制应进一步研究,建议对其采用较高的抗震等级设计。  相似文献   
940.
揭示洋中脊与地幔柱(脊-柱)之间的可能联系为认识地球深部物质组成与深部地幔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窗口,也是过去40多年以来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在绵延八万多千米的全球洋中脊系统中,部分洋脊片段会受到地幔柱作用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显示,大西洋的形成演化与地幔柱作用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南大西洋的裂解、打开演化过程中,南大西洋中脊系统始终与其周围地幔柱(如圣赫勒拿、阿森松、特里斯坦、高夫、发现等地幔柱)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沿脊出露玄武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特征。本文在系统性总结脊-柱相互作用研究现状与南大西洋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南大西洋中脊13.2°S~24.2°S地区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南大西洋中脊研究区的岩浆演化、地幔源区性质;指示出圣赫勒拿地幔柱物质向南大西洋中脊系统传播的主要方向;圈定了圣赫勒拿地幔柱对南大西洋中脊系统地幔源区性质在沿脊方向的影响范围(14.2°S~20.4°S);同时推测了南大西洋中脊系统与圣赫勒拿地幔柱之间受地幔柱影响的软流圈地幔物质在大洋岩石圈底部的空间展布。最后本文提出了关于南大西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