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0篇
  免费   2652篇
  国内免费   3382篇
测绘学   619篇
大气科学   3008篇
地球物理   2400篇
地质学   5915篇
海洋学   1668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521篇
自然地理   776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以山东省济宁市太平煤矿为例,采用煤柱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煤柱的应力应变状态、煤柱强度结构及煤柱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煤柱稳定性及煤柱应力分布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2.
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事实以及传质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盐碱土传质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风的扰动加速传质作用等.在北大港水库旁修建了一个模拟试验水池,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和氯离子总量平衡的原理,分别定量地计算了传质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池蓄水后的30 d内,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有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趋势;30 d后,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80%,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20%,说明导致水质咸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盐碱土传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结合一次暴雨过程,将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中尺度模式MM5中进行数值试验,同时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对模拟结果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次降水过程,自适应网格模拟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4.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5.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76.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热岛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为了精确细致地描述其时空分布,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城市热岛现象,主要归纳为:气象站法、定点观测法、运动样带法、遥感测定法以及模拟预测等.最后,认为各种测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多种测定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7.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气象》2005,31(11):55-60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次加强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螺旋度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涡旋的水平分量向垂直分量转化是此次强降水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8.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建利  杜继稳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2005,31(12):36-40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79.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中尺度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4流近似和相关-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气实况的对比表明:辐射在中尺度暴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辐射传输方案对云辐射特性描述的准确程度对于地面降水影响是明显的;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对地面降水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白天比在夜间明显;辐射传输过程对地面降水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降水中心上,而对降水的地理分布改变很小;相对而言,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之间对短波描述的差异对地面降水的影响明显,而对长波描述差异的影响不大;新辐射传输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MM5对中尺度降水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常规、红外云图、雷达资料对2005年8月21日发生在桂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造成桂西这次强降雨主要直接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低层切变线是引发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层低涡是在桂西强降水发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 5)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这次强降水的雨带分布、暴雨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也与实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