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3篇
  免费   7091篇
  国内免费   10898篇
测绘学   812篇
大气科学   685篇
地球物理   5619篇
地质学   33480篇
海洋学   2105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1891篇
自然地理   1132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1080篇
  2022年   1363篇
  2021年   1389篇
  2020年   1144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1044篇
  2017年   1151篇
  2016年   1229篇
  2015年   1382篇
  2014年   1952篇
  2013年   1584篇
  2012年   1915篇
  2011年   1949篇
  2010年   1659篇
  2009年   1705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662篇
  2006年   1648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506篇
  2003年   1284篇
  2002年   1139篇
  2001年   1193篇
  2000年   1070篇
  1999年   1138篇
  1998年   1169篇
  1997年   1052篇
  1996年   1048篇
  1995年   969篇
  1994年   934篇
  1993年   870篇
  1992年   960篇
  1991年   779篇
  1990年   701篇
  1989年   600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0篇
  1954年   8篇
  194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色高岭石粘土岩,是铜川王石凹煤矿石炭纪煤系地层顶部,五号煤层的上部一层稳定的煤矸石。经偏光显微镜及费氏台测试光性特征、化学试验及分析鉴定表明,这是一种由高岭石组成的,成分很纯、颗粒大、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粘土岩。据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此高岭石系淡水沉积物。  相似文献   
52.
53.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54.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55.
魏东岩 《岩石学报》1991,7(3):73-80,T001
中国的蒸发岩矿床非常丰富,与蒸发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盐溶角砾岩极其发育。本文简述了中国盐溶角砾岩的分布,总结了盐溶角砾岩的一般特征,划分出盐溶角砾岩的主要类型,探讨了盐溶角砾岩与盐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7.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填图和水系位移测量结果,论述了香山-天景山弧形断裂带新生代有两个不同活动性质的阶段,即早期阶段的强烈挤压和晚期阶段的左旋走滑兼挤压。分析、讨论了不同活动阶段的时间界限和转变原因。指出了1709年中卫南71/_2级地震形变带的表现形式、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58.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区内活断层性质、盆地生成和水系分布极向等的研究,进一步从地质上论证了该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一局部应力场是川滇菱块作南向滑移引起的地壳上部的构造变形事件。晚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是这一滑移过程造成的地壳表层的拉分盆地。在地壳的下部有可能受到大区域板块北(偏东)向推挤作用的影响。中小地震和强震在深度分布、破裂特征及应力方向上的区别有可能是这种不同深度层次上应力差异作用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60.
我国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与应力状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原地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型式和现今应力状态。资料表明,本区是由红河和中甸两条右旋走滑断裂所形成的拉分构造,其应力状态也与外区不同。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受这一构造型式及其应力状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