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3篇
  免费   3986篇
  国内免费   4688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92篇
地球物理   3826篇
地质学   18764篇
海洋学   98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18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14篇
  2022年   768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758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824篇
  2000年   725篇
  1999年   746篇
  1998年   722篇
  1997年   709篇
  1996年   728篇
  1995年   712篇
  1994年   676篇
  1993年   580篇
  1992年   606篇
  1991年   520篇
  1990年   477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万天丰 《地学前缘》2006,13(6):30-42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中寒武世—早泥盆世)构造期以发生一系列各具特征、分布局限、准同时的构造事件为特征。它们与苏格兰—阿帕拉契亚的加里东事件完全不同,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西域板块完成拼合,华夏板块构成统一结晶基底,南扬子板块广泛发育板内褶皱,此时还形成了阿尔泰—额尔古纳碰撞带等重要构造事件,而以中朝和北扬子板块为代表的其他板块则主要表现为稳定沉积,地块运移,并呈离散状态。阿尔泰—额尔古纳带、西域板块、华夏板块以及南扬子板块存在板块汇聚、碰撞或地壳缩短的特征,而中朝、北扬子、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等地块则以稳定、离散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板块基本上保持孤立和离散的状态,这是早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个地块构造演化特征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2.
西邑铅锌矿取得深部隐伏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扩大找矿成果,在其外围有利成矿地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应用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和EH4等综合物探方法预测找矿靶区,在深部隐伏矿勘查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3.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84.
本文介绍在上海市区断裂构造调查中 ,核地球物理测量和化探的应用效果。应用α卡、地面伽马能谱U、Th、K和总量 (Σ)及壤中气汞等测量方法 ,采用组合指标推断断裂构造 ,推断出的断裂构造与地震推断的结果相比较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方法经济、快速、有效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5.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英雄岭 (YL)地区地质、2D/ 3D地震、遥感、重磁电和钻探等资料 ,提出了喜马拉雅运动几个阶段在该区的构造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英雄岭地区西南侧的阿卡腾能山因近SN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产生了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及隆升作用 ,从而在干柴沟一带形成了强烈的SE向局部挤压应力场 ,基底大幅隆升 ,而在英雄岭隆起的南侧则产生了局部的拉张构造环境。喜马拉雅山中期运动在该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使古近纪的张扭构造环境转变为新近纪的坳陷构造环境 ,英雄岭西南的阿尔金地区发生隆升作用 ,沉积中心发生向东和向北的迁移。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构造块体和沉积凹陷的分布特征等 ,得出喜马拉雅早期英雄岭及邻区发育局部拉张环境 ,为较为稳定的断陷湖盆发育期 ,沉积了一套优质烃源岩。英雄岭地区潜在勘探领域主要有构造裂缝型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及渐新世断凸构造圈闭等。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对川西南荥经地区龙马溪组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物源区属性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砂质、钙质含量较高,指示其沉积水体较浅。稀土元素特征及及A—CN—K图解说明龙马溪组泥岩组成较少受成岩及交代作用影响,样品较完整地保存了物源和风化作用信息。K2O、Rb、Al2O3 /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母岩为偏酸性的长英质岩、花岗岩类,推测主要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ICV值大于1,CIA平均值为66,Th/U与地壳UCC值相近,Rb/Sr值明显低于PAAS,指示其物源为近源初次旋回的快速沉积产物,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干燥、寒冷环境。La/Yb、LREE/HREE及Sc/Cr等值均与被动大陆边缘值相近,结合Sc/Cr—La/Y等判别图解,说明研究区沉积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87.
隋振民  陈跃军 《现代地质》2012,26(4):627-634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吉林南部地区三棵榆树组粗面岩形成于118 Ma的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棵榆树组粗面岩的SiO2含量为65.11%~65.61%,富碱(K2O=6.29%~7.28%,Na2O=3.71%~4.21%),属于钾玄岩系列,弱过铝质(A/CNK=1.05~1.12),含镁指数Mg#=9~1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317.72×10-6~371.3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9.50~22.80),Eu负异常较弱(δEu=0.75~0.81);微量元素富集Rb、Th、Zr、K,明显亏损Nb、Ta和Sr等,显示典型的大陆地壳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 206~0.282 309之间,εHf(t)值介于-13.32~-16.97之间,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0~2.6 Ga之间,平均为2.2 Ga。上述特征表明,吉林南部地区早白垩世粗面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88.
采用构造变形筛分、同位素地球化学定年约束和构造蚀变岩的常量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等方法,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镍绿色蚀变带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其形成和时 空演化规律,以及与金、镍成矿关系,提出本区含镍金绿色蚀变带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早期含镍金绿色蚀变带形成于(251 9±4 32)Ma,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含铬绢云母 绢云母(S2)组成的切层剪切面理;中期含镍金绿色蚀变岩形成于燕山早期(169 37~180 6Ma),产于高角度脆韧性剪切带中,形成铬绢云母 含铬绢云母组成的透入性剪切面理换(S3)和绿泥石拉伸线理;晚期含金绿色蚀变糜棱岩形成于燕山晚期(71 14~149 98Ma),产于左旋走滑脆韧性剪切带中,发育铬伊利石(S4)和铬绿泥石(S4)组成透入性剪切变形面理置换,与脆韧性剪切带的主体产状一致,韧性剪切构造带内发育,走滑构造带中十分发育,形成褶皱变形带(倾竖褶皱、鞘褶皱)及含金蚀变岩。  相似文献   
989.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董家院金矿带的矿田构造-岩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丁家林-四川太阳坪-四川董家院北东向金矿带位于后龙门山陆内造山带,构造动力学背景为陆-陆板块碰撞而形成的逆冲推覆造山带,金矿带内发育一系列与陆内造山作用密切有关的北东向递进脆-韧性剪切带。本文以构造-岩相学新方法为指导,在矿田构造-岩相学层次上,通过实测构造-岩相学剖面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该金矿带物质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赋矿地层志留系黄坪组(S1-2hn)区域性岩相学特征整体为陆棚相。黄坪组中部层间流体活动强烈,地壳浅部富Fe-Mg-CO32–型构造流体活动形成了斑点状铁碳酸盐千枚岩相;随构造变形层次加深,强应变带发育构造片岩相和初糜棱岩相,富Si O2型流体排泄的构造分异成岩作用形成了流变状糜棱岩相。强烈的构造成岩作用及造山带流体的大规模排泄形成了糜棱岩相,同位发育密集的流变状糜棱岩相和蚀变菱铁矿铁白云石网脉相。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强应变带形成蚀变糜棱岩相,后期脆性蚀变碎裂岩相叠加时,金矿化(体)发育。早期韧性剪切和脆韧性剪切变形并叠加有后期脆性变形构造,富集Au-Cu-Sb-W-Bi等元素组合。本区缺少或未见早三叠世以后形成的岩浆活动。大规模富Fe-Mg碳酸盐型流体及同构造期造山带流体活动与龙门山陆内造山带密切相关,表明丁家林-太阳坪-董家院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0.
塔西南坳陷甫沙构造带褶皱冲断强烈,古近系膏泥岩下层构造变形复杂,具有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侏罗纪—白垩纪区域伸展环境发育大量正断层,后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受挤压反转。南部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正反转断层,中部发育叠瓦式逆冲断层,北部边缘变形微弱。相应地将甫沙构造带划分为反转断隆背斜带、楔状叠瓦构造带和逆冲前缘构造带;反转程度南强北弱、西强东弱。对区域构造变形环境的分析表明,西昆仑山隆升引发水平挤压叠加垂直向上的剪切作用,使先存高角度正断层容易被迁就利用进而发生正反转。对正反转相关构造圈闭评价认为:反转断隆背斜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大,幅度低,埋藏浅,落实程度高,但上覆膏泥岩层薄,被断层破坏强烈,油气散失严重;楔状叠瓦构造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小,幅度大,埋藏深,落实程度低,上覆膏泥岩层厚,有利于油气保存;逆冲前缘构造带发育低幅度隆起和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