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6篇
  免费   4882篇
  国内免费   5065篇
测绘学   355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787篇
地质学   20584篇
海洋学   10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14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34篇
  2022年   942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778篇
  2019年   791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212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956篇
  2009年   1046篇
  2008年   1059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921篇
  2003年   874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962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884篇
  1998年   867篇
  1997年   836篇
  1996年   908篇
  1995年   885篇
  1994年   802篇
  1993年   723篇
  1992年   725篇
  1991年   622篇
  1990年   561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山西省境内多年来发现的全新世古地震的基本特征,并将其分为七大类和若干种。文章对每种古地震遗迹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5.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易矿床,斑财钼矿床和钨矿床,都显示出与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密切的关键,并且主要由来源于岩浆的流体形成。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矿体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金属组分均集中于高度分离的花岗岩岩钟的顶部。这种富集作用似乎是由一利垂向液体分离作用造成的。尽管对这种富集机制尚未弄清楚,但自下而上始终由粗粒经斑状到细粒状到细粒花岗岩这种结构上的转变有助于说明分离对流作用。对于易矿和钨矿来说,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