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0篇
  免费   4164篇
  国内免费   5072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3931篇
地质学   20231篇
海洋学   145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442篇
自然地理   616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871篇
  2021年   822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735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163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930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1049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808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896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786篇
  1998年   802篇
  1997年   779篇
  1996年   779篇
  1995年   757篇
  1994年   720篇
  1993年   616篇
  1992年   646篇
  1991年   559篇
  1990年   501篇
  1989年   409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礼乐滩礁体发育区晚渐新世以来构造沉降量为580~900 m,礁体厚度与构造沉降量和下伏沉积层厚度有关。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具有"先抑后扬"的特征,礼乐地块裂离和漂移阶段,构造沉降受到深部热物质上涌产生的浮力作用而出现明显亏损,拗陷阶段,礼乐盆地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停止而失去深部浮力的支持,从而发生幕式的快速构造沉降,以补偿早期亏损的构造沉降。  相似文献   
372.
为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MyHC在黄条鰤不同组织、胚胎发育过程以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为6143bp,开放阅读框为5811bp,编码了1936个氨基酸,由3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即MYSc-classⅡ、Myosin taill和SH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条鰤MyHC与高体鰤进化关系最近。qRT-PCR分析发现黄条鰤MyHC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黄条鰤胚胎发育的进行,MyHC在16细胞期之前表达量较高,在胚体下包2/3时期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孵化期达到峰值(P<0.05:);在仔稚幼鱼发育阶段,MyHC在孵化后20d后表达量显著升高,30d表达水平达到峰值(P<0.05),随后的35d到40d表达水平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趋势,黄条鰤MyHC表达具有发育阶段表达的特异性。MyHC表达特征揭...  相似文献   
373.
郯庐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东部,自中生代中期至新生代中期表现裂谷发育特征。裂谷发育经历两个旋回,各旋回的裂谷发育演化、盆地分布格局,沉积相带,沉积补偿速度等均受断裂带的断裂活动的强烈控制。  相似文献   
374.
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从区域动力学演化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影响莺歌海盆地发育的印支地块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主要受印支半岛早期的逃逸挤出构造和晚期的挤压-伸展构造系统影响(或控制),在此动力学驱动机制下,莺歌海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即左旋走滑-伸展裂陷阶段、中下地壳韧性伸展-热沉降阶段和加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375.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6.
揭示南海輓近海平面变动和古岸线诸多遗迹,探讨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一般规律,初步分析南海周缘中全新世和现代地壳构造升降速率,得出本区海平面上升率适中参考值为0.10—2.0mm/a,初步估算未来50年内海平面变化趋势在1.26—4.0mm/a之间;而构造升降受块断差异运动控制,一般规律是南海北部沿岸自东向西递减,由福建南部1.15mm/a至海南岛南部0.54mm/a。近代地壳形变资料亦证实这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77.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发育特征。提出本区自白垩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378.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特征。提出本区自白恶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379.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发育阶段8种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EST、AMY、MDH、GDH、Gd、LDH均随发育其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EST在无节幼虫期只有1条酶带至仔虾期增至6条,且酶活性亦随发育而渐增;AMY共检测出3种,即α-AMY、R-AMY和Q-AMY,酶带数由无节幼虫早期的3条增至仔虾期的8条,且随发育酶带的表型及活性均有明显的变化;MDH显示的酶带数量较多共15条,此酶谱在无节幼虫早期为3泉至仔虾期则增至15条;GDH共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早期为5条至仔虾期为7条;Gd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期为5条,以后渐增至8条,此外,LDH的酶谱变化差异不大,即除无节幼虫期外,其他各期均为3条酶带,且表型基本相似;而ALP和ACP则表现。相对稳定,其酶带数在ALP为2条,ACP为1条。  相似文献   
380.
东海陆架外缘隆褶带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带陆侧弧后裂陷盆地(陆架盆地与冲绳海槽)之间的水下残留火山弧.其地球物理特征、地层组成、岩浆活动及地质构造等均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之特征.本隆褶带的形成始于第三纪初,当时为陆缘弧;中新世末以后,由于琉球弧后冲绳海槽的张裂作用,遂成为古琉球弧的残留弧.其形成机理受东海构造格局控制,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及俯冲带的东向迁移有关,东海隆褶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断隆火山弧(E1+2)、(2)褶隆火山弧(E3)、(3)褶隆残留弧(N1)和(4)消亡残留弧(N2~Q).最后一个阶段隆褶带与陆架盆地整体沉降,接受了厚约1500m的上新世-第四纪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