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冀北承德盆地由晚侏罗世早期髫髻山组和晚侏罗世中期至早白垩世早期土城子组地层组成。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沉积学特征显示盆地北区沉积过程受控于北部的丰宁—隆化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盆地南区受南缘承德县断裂和吉余庆断裂的构造作用控制。土城子期承德盆地快速充填过程是该时期区域较强烈的一次板内变形幕的反映。这一陆内变形幕起始于土城子组,结束于土城子组沉积期末,并使承德盆地形成了一个不对称向斜褶皱。早白垩世张家口组底部火山岩下的不整合(135±1 Ma)制约了这一时代上限。  相似文献   
72.
马路背构造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该地区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储层,却形成了"高产、稳产"的规模气藏。论文充分利用各种岩矿分析化验资料,从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马路背地区须二段(T3x2)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结果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以大巴山变质岩为母岩沉积了一套三角洲前缘中粒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无论是石英砂岩还是岩屑砂岩,无论埋深大小,铸体薄片下孔隙均不发育,扫描电镜偶见微孔,物性很差;强烈的埋藏压实作用造成各种孔隙的缩小与消失;早燕山期(199~100 Ma)、中晚燕山期(100~65 Ma)、喜山期(65 Ma以来)等多期构造强挤压进一步造成孔隙减小和消失,构造压实减孔量大约4%;埋藏压实与构造强压实减孔的同时,产生了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颗粒裂纹—粒间微裂缝—层间断层),沟通微孔,形成断层—裂缝—微孔隙组成的断缝储集体。这类储集体主要受构造应力大小控制,构造挤压最强的部位,裂缝最发育;其次受岩性和砂岩厚度控制,中—薄层石英砂岩中最发育。  相似文献   
73.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贻军 《地球学报》1998,19(1):90-96
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来研究聚敛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前陆盆地沉积地层时应力求使用术语上的统一,使用一级(旋回)层序、二级(旋回)层序、三级(旋回)层序等,每一级别的(旋回)层序可以划分低水位体系域、海(水)进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海(洪)泛面等。层序级别的划分以持续的时限为标准。各级别的层序界面以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或与之相应的整合面为标志。前陆盆地可容空间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假定物源供给稳定)。在造山构造活跃期,前陆挠曲作用占主导地位;在构造期后(构造宁静期),全球海平面变化主要控制可容空间。这两种因素都以不同内容和形式在沉积层序中得到响应。通过详细的岩石学、沉积学、地层学以及各沉积区(前陆盆地即前渊、前隆和隆后盆地)剖面的区域对比研究,并与“标准”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图进行对比,可以区分出二者对前陆盆地形成、发育、演化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的分布特征,结合失利井原因分析,开展了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西北陆架天然气富集受到3种因素控制。生烃中心和天然气主要运移指向控制了大气田的平面分布;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具有古构造背景,并且后期构造活动弱的区域是天然气富集区。根据这一研究,认为北卡那封Exmouth高地北部构造带是下一步重点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75.
贾承造  张水昌 《地质学报》2023,97(9):2775-2801
超深层是指现今或曾经埋藏深度超过6000 m的沉积地层。中国海相超深层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经历的构造运动多,独特的构造-沉积和生烃环境,决定了海相超深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复杂性,成烃-成储-成藏规律明显不同于中浅地层,勘探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国外中新生代克拉通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近年来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勘探在中西部盆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显著提升了超深层领域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也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以重大地质转折期构造活动控制超深层油气地质要素发育、深埋高温环境导致多途径天然气生成、沉积-构造作用控制超深层油气储集空间形成与保持、超深层温压系统控制油气藏相态演化和多期成藏、多层系分布等为核心的理论认识,极大地发展了国外学者基于中新生代海相地层提出的油气生成与成藏模式,拓展了海相油气资源形成和分布的时空界限。  相似文献   
76.
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入手,结合研究实例解剖分析,分别从岩性、层厚、风化作用、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和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热液改造7个方面探讨了各种因素如何控制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并提出各种因素分别控制裂缝发育的概念模型。在考虑单一条件下,认为较粗粒的碳酸盐岩比较细的碳酸盐岩更易发育裂缝;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裂缝;风化壳顶部比下部更易发育裂缝;断裂附近比远离断裂更易发育裂缝;褶皱的转折端比翼部更易发育裂缝;区域应力场的应力集中部位更易比其他地区发育裂缝。热液改造裂缝可分为水力作用型和后充填型。  相似文献   
77.
周劲松  赵澄林 《地质论评》1997,43(6):631-637
本文提出了成岩参数变化在构造作用研究中应用的4个理论基础,首次将构造作用,岩性和成岩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岩相理论认为构造作用控制岩性分布,而不同的岩性其成岩作用也有所差别,构造抬升使已成岩的地层遭受剥蚀或大气水淋滤而对成岩参数产生的一定影响,局部的构造活动也会导致相同层位的岩石产生成岩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8.
李长政  李冰 《地下水》2013,(3):225-227
为准确寻找低渗透砂岩优质储层,通过分析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综合影响。认为沉积微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以及多参数综合定量评价是筛选优质储层的重要依据;我国低渗透砂岩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沉积微相中弱压实、强溶蚀、非致密胶结的砂体中。  相似文献   
79.
ODP-147航次首次在赤道太平洋赫斯海渊取到太平洋洋壳层3和最上部地幔岩心.该航次是一项长期钻探计划的第一个航次,这一钻探计划旨在揭示形成于快速扩张的下部洋壳和上部地幔的火成.变质、构造作用和物理特征.赫斯海渊是一个向西伸延的裂谷的最深部,  相似文献   
80.
以神狐地区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形态理论、地震响应特征及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南海神狐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构造作用的关系.利用层形态理论,通过构造活动的强弱,把二级层序划分为若干构造活动期次,建立了构造活动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着重探讨了构造活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与构造演化模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