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基于河口坝砂体构型分析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砂体,也是我国陆相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载体,加强河口坝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将会为许多大型油田下步挖潜提供依据。以河口坝构型思想为指导,分单一河口坝和叠置河口坝两种类型,建立不同厚度、不同渗透率、不同夹层频率、不同注采条件的共计18个概念模型,并数值模拟至模型极限含水。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点坝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认为:影响单一河口坝砂体及叠置河口坝砂体剩余油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渗透率级差和夹层位置与夹层上下储层渗透率韵律特征;单一河口坝砂体剩余油模式有三种,顶部富集型、均匀驱替型和底部富集型;叠置河口坝砂剩余油模式也有三种,界面之上富集型、界面之下富集型和界面上下富集型。  相似文献   
252.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本文报道辽西地区新近发现的解剖特征保存完好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新类型——王氏阿氏茎Ashicaulis wangii sp.nov.化石采自北票市长皋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标本呈近圆柱状,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外套组成.髓部异质,木质部圆筒由约15~17个木质部束组成,外韧网管中柱,具明显完整叶隙(即时型或延迟型);皮层分内、外两部分,含叶迹数目相对较少.该种具有异质叶柄基硬化环且叶柄基内部皮层含大量厚壁组织.在目前已知紫萁科Ashicaulis属具异质硬化环的5个种中,有4个种报道于中国,而南半球材料多以同质硬化环为典型特征,因而中国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属种类型,而且由于其在解剖特征上与产自北美古新统的Osmunda pluma Miller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对探究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起源与辐射演化,以及该科在北半球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和宏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53.
针对现有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关键参数获取困难且可靠性存疑的问题,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辫状河沉积、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提出了基于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的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首先,根据单井构型单元解释结果,确定同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其次,根据连井对比剖面,确定连井剖面内单一辫状河道间的界线位置;再次,根据现代辫状河单一辫状河道宽度与构型单元关系定量模型,限定辫状水道宽度、复合心滩长度及宽度等4级构型单元规模;最后,在单一辫状河道内确定4级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进而在密集井网区对复合心滩进行解剖,确定单个心滩位置和几何形态。采用该方法对苏××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1-3单层辫状河致密砂岩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单层砂岩气藏发育5条单一辫状河道,其宽度为1 050~1 890 m;辫状水道宽度为234~435 m;复合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931~3 569 m、685~1 242 m;单个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0~1 880 m、310~1 030 m。  相似文献   
254.
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形态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枝柽柳与梭梭是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的建群植物。对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4种不同生境下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枝柽柳主要依靠其系统演化性状,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叶表皮细胞厚度等生态适应性状以及特殊适应性结构适应荒漠环境;梭梭主要依靠其系统演化性状和特殊适应性结构实现对荒漠的适应。对比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的可塑性发现,多枝柽柳与梭梭对适宜生境水、盐的要求不同,梭梭较多枝柽柳具有更宽的生态幅和更好的耐受性。多枝柽柳适宜生境土壤含水量范围为3.55%~9.4%,土壤电导率为948.47~1 759.64 μs·cm-1;梭梭适宜生境土壤含水量范围为0~3.93%、8.02%~9.4%,土壤电导率为657.48~4 380.0 μs·cm-1。  相似文献   
255.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而地下储层构型分析及建模研究甚少,未形成有效的定量预测储层构型的方法,难以满足地下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需要.为此,提出了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地下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思路,并以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储层为例,论述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思路与方法.曲流河储层构型可分为3个层次,包括河道砂体层次、点坝层次和侧积体层次.将不同级次的定量构型模式与地下井资料(包括动态监测资料)分级别进行拟合,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使一维井眼、二维剖面和平面以及三维空间之间相互印证,从而建立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三维模型.同时,建立了活动河道宽度与点坝规模的定量关系,并应用水平井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泥质侧积层的定量规模.这一研究不仅对地下地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6.
利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油田留18断块内岩心、录井、测井、三维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了相带划分,对砂体构型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各相带内沉积构型样式的特征,建立了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精细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 (1)研究区水体整体较浅,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并进一步分为前缘近端、前缘中端和前缘远端3个相带,不同相带在砂体厚度、岩性组合特征和砂体横向连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2)前缘远端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弱,所携带沉积物较少,形成横向连通性较差的小规模河口坝,河口坝之间的厚层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3)前缘中端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中等,形成串珠状或分叉树枝状的河口坝,单一河口坝由2~4期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2.2°,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的夹层类型。(4)前缘近端分流河道水流强度较大,下切作用较强,所携带沉积物较多;下伏河口坝互相叠置切割,形成连片分布的复合体;单个河口坝由多个前积增生体构成,前积倾角约3.5°,增生体内的漫溢夹层及增生体间的泥质披覆夹层为主要夹层类型。  相似文献   
257.
青海柴达木地区野生胡杨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伟  杨振华  张世彪  柴守玺 《中国沙漠》2010,30(6):1411-14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青海柴达木地区野生胡杨叶的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探讨野生胡杨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野生胡杨叶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特点。具体表现为:叶片厚,不等面叶;上下均由两层细胞构成复表皮,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气孔下陷;具有不整齐的维管束鞘细胞,主脉韧皮纤维发达,含较多的粘液细胞;栅栏组织发达,细胞小,排列紧密;叶肉细胞含有两种结晶体——棱晶和簇晶。  相似文献   
258.
以乍得Bongor盆地Baobab North油田P组为例,探讨重力流水道砂体的沉积机理及构型特征。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确定了P组的沉积背景,明确了单一水道的类型及其形态结构,探讨了单一水道内部的泥质夹层的构型特征及沉积机理。通过上述研究,认为Baobab North油田P组主要发育三类单一水道沉积,Ⅰ类水道垂向上粒度呈典型正韵律,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以钟形为主;Ⅱ类水道在垂向上粒度以均质韵律为主,测井曲线自然伽马与自然电位多表现为箱形;Ⅲ类水道在垂向上粒度呈反韵律,测井曲线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在水道下部幅度较低,呈齿化钟形;单一水道内部主要发育三类近水平分布的泥质夹层,连续型泥质夹层由于保存程度较好,测井曲线多呈半回返和全回返,平面上泥质夹层顺水流方向较长(100~450 m),垂直水流方向较宽(70~300 m),且厚度较大(0.3~0.8 m);垂向上夹层频率较高(0.13~0.7)、夹层密度较大(0.04~0.25)。间断型泥质夹层在水道中心部位被完全冲刷或只有很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测井曲线为半回返或弱回返,平面上泥质夹层顺水流方向较短(50~250 m),垂直水流方向较窄(40~200 m),厚度较薄(0.15~0.5 m);垂向上夹层频率较低(0.12~0.4)、夹层密度较小(0.04~0.14)。复杂型泥质夹层是指连续型泥质夹层和间断型泥质夹层在单一水道砂体中同时发育,该类泥质夹层的规模与频率居中,顺水流方向长度介于80~320 m,垂直水流方向宽度介于55~240 m,厚度介于0.25~0.6 m,夹层频率介于0.12~0.45、夹层密度介于0.04~0.18。  相似文献   
259.
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由Miall(1985)运用于河流相储层表征。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储层非均质性的直观表现,直接影响到油气藏开发效果,如何进行精细构型表征是关系到能否正确量化开发指标、或者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进而有效减少低效井比例的关键因素。针对渤海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储层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的先天不足,对各种构型在地震数据约束下可分辨尺度上进行分类,形成3种构型7类样式的分类体系:垂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构型,垂叠型、密接触侧叠型、疏散接触侧叠型、离散接触侧叠型、下切侵蚀河道孤立型、决口扇孤立型、孤立河道7类样式。研究了每类构型的地震响应特征,阐述了地震属性描述图版,概括了"地震构型相"将构型类型与地震响应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地震构型相的高精度概念模型表征方法。鉴于目前地质建模和数模技术前提下无法对各类储层构型很好地网格化,建立"等效意义"的概念模型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60.
浊积水道是深水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构型模式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依据岩心、露头、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沉积岩石学的方法对西非M油田中下陆坡区浊积水道进行了半定量-定量化构型模式研究,并分析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3~5级构型单元为单一水道、复合水道、水道体系;单一水道弯曲度与坡度呈负相关,水道内部岩石相充填由底部到顶部、轴部到边缘粒度变细,厚度变薄;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在平面上存在侧向和沿古流向两种迁移类型,剖面上存在水平式、斜列式和摆动式3种叠置样式.M油田O73油组主要发育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平面上近物源端以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为主,远物源端以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为主;垂向演化规律以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内部最为典型,从底部到顶部,单一水道下切能力逐渐减弱,侧向加积能力逐渐增强,弯曲度逐渐增大,水道砂体规模逐渐变小.综合分析表明,古地形坡度和物源供给是控制M油田浊积水道沉积类型及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