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2873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729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极端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曾润颖 《台湾海峡》2001,20(3):405-4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极端酶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最新发现的极端酶,从一些极端酶的三维构成,晶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等方面初步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机制,极端酶的定向突变,极端酶在普通微生物菌体内表达等基因工程进展和极端酶初步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与海上结构物“ringing”现象产生有关的极端瞬态波浪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波浪特征及其物理模拟方法等现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3.
极端荷载作用下海洋导管架平台体系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燕坤  金伟良等 《海洋工程》2001,19(4):15-20,28
采用非线性倒塌分析方法,考虑桩-土-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了导管架平台在极端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平台结构体系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全倒塌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法,提出了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对工程实例-涠11-4C海洋平台的结构进行了体系可靠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荷载效应计算公式对计算经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气象学家就着手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1]。自70年代起,我国学者相继研究了中纬度海洋的海表水温(SST)对大气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并开始较系统地分析热带海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我国降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较迅速,特别是海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仅就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995.
《海洋世界》2016,(4):3
正自1954年以来,北美洲平均出现的龙卷风次数逐渐上升,这种恶劣的气候现象会持续几天时间。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日益严峻,将增大超级龙卷风现象的概率。研究人员表示,温暖气候对龙卷风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研究方法的有限性阻碍了正确谜底的揭晓。目前,他们致力于分析龙卷风现象日益增多的危险性以及何种原因产生这种变化。目前研究小组正在努力分析哪种气候类型导致龙卷风现象的日益增多,他们认为,未来气象频率和极端条件可能会受到温暖气候的影响,意味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与龙卷风现象密切相关。这种最简单的气候变化将有助于理解整个气候分布变迁。  相似文献   
996.
997.
马源  殷建军  袁道先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7-2022062017
滴水/石笋元素是除δ18O和δ13C,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又一重要代用指标。外界气候环境变化通过改变表层岩溶带和岩溶含水层中的水文环境,甚至洞穴环境,进而影响元素的溶解、运移和沉淀过程,从而使得滴水/石笋中元素表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洞穴滴水元素及元素比值变化的因素:元素来源、水—岩相互作用和滞留时间、差异性淋滤、先期碳酸盐沉淀及分配系数的基础上,从元素对岩溶区“二元结构”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响应的角度,探讨了滴水/石笋中元素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取得了以下认识:① 强降水带来的冲刷作用和溶解作用,促进土壤和基岩中元素、胶体和天然有机质(NOM:Natural Organic Matter)等物质在短时间内快速溶解和运移,使滴水中元素含量增加;但随着降水增多带来的稀释作用,使得滴水/石笋中Mg,Sr和Ba等元素含量降低,因此,单一元素的解译较为复杂;② 但基岩/溶液中元素溶解和沉积的差异,导致元素相对含量的变化,使得元素X/Ca比值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具有同一性,尤其是Mg/Ca和Sr/Ca比值:在干旱条件下,降水减少导致方解石先期沉积(PCP:Prior Calcite precipitation)作用增强,使Mg/Ca和Sr/Ca比值增大。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① Mg/Ca和Sr/Ca比值变化对强降水事件的响应并不明显,可能与新、老水混合及元素溶解过程中的溶解比例差别不大有关;② 多源、多期混合水源会导致洞穴滴水元素对极端事件响应减弱;③ Mg/Ca和Sr/Ca的变化为解释δ18O的“雨量效应”及“源效应”提供了见解,但元素变化能否反映季风强度的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开展更加系统的大气—土壤—包气带—洞穴的监测;开展更高分辨率、更长时间尺度的洞穴监测;开展多区域、多洞穴系统对比研究来更加深入地开展洞穴石笋元素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闫小月  姜逢清  刘超  王大刚 《冰川冻土》2022,44(5):1539-1557
全球变暖背景下,偶发极端冷事件产生的重大灾害损失不容忽视。探究区域极端冷事件的大尺度驱动因子的耦合影响,对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疆1961—2016年5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对极端冷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对6个极端冷指数与大尺度驱动因子——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进行多尺度分析;使用参数假设检验对大尺度驱动因子单一/耦合模态下的冷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随后对大尺度环流机制进行距平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年均冷指数在时间尺度上均有显著性变化,新疆气温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空间尺度上冷指数在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其他区域,存在空间差异性。AO、NAO与冷指数的相关性较强,ENSO与冷指数相关关系最弱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大尺度驱动因子对极端冷指数的总体影响程度为AO>NAO>ENSO。单一模态下,极端冷事件在AO负位相、NAO负位相和La Ni?a事件期间易发生。耦合模态下,EI Ni?o-AO正位相和EI Ni?o-NAO正位相配置下冷日日数偏多;EI Ni?o-NAO负位相配置时极端低温值更小;La Ni?a-AO负位相和La Ni?a-NAO正位相时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EI Ni?o(La Ni?a)事件对AO(NAO)有一定的调制作用。新疆极端冷事件更易出现在La Ni?a-AO负位相、La Ni?a-NAO正位相时期,成因与亚欧大陆中高纬度位势异常导致冷空气路径偏西、乌拉尔阻塞加强与偏北气流影响新疆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全球变暖下我国气候响应的研究对进一步预估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及制定适应和减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25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比较了各种可靠性集合加权方案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性能,基于表现最好的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案预估了SSP2-4.5和SSP5-8.5情景下中国极端气候指数在全球增暖1.5和2.0℃下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模拟中国气候指数表现最好,与观测的偏差最小。未来中国区域温度明显增加,极端温度的增幅强于平均温度,极端降水整体也增加,且SSP5-8.5情景下增幅略强于SSP2-4.5情景。SSP5-8.5情景下,中国区域平均温度、最高温和最低温在全球增暖1.5(2.0℃)下较1995—2014年分别增加了1.11、1.18和1.31℃(1.88、1.98和2.14℃),总降水和强降水分别增加了5.6%和14.4%(10.5%和25.7%)。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部分区域为增温的大值区,中国西部为降水增加的大值区。额外0.5℃增暖对中国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几乎整个中国地区温度指数的增幅都将超过全球平均。极端降水也将进一步增加,SSP5-...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是承受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该区域经常遭受雪灾、干旱、大风、雷电、冰雹和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其中,干旱是该区域除雪灾外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剧。为此,着眼于青藏高原的区域特点,对其气象干旱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干旱的高发区在高原的北部、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高发时段为1980年代和2000年代;归纳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监测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基于干旱指数开展的干旱监测评估和基于干旱影响因子利用气候模式进行的干旱预测;给出了青藏高原干旱灾害风险的发生规律:青藏高原东北部偏南地区是农牧业干旱灾害的高风险区,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是较高风险区;高寒草原比高寒草甸面临的干旱灾害风险高。基于数值模式和未来情景,预估21世纪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水增加;但由于降水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未来发生季节性和区域性气象干旱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同时,提出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研究在资料、技术方法和模式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