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53  
葛肖虹 《地质论评》1989,35(3):254-261
本文从周缘环境的演变上论述了华北古板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T—J_2因相邻古板块之间碰撞和陆内俯冲,导致南北边部Ew向推覆造山带的形成;J_3—K_1由西太平洋活动高潮期形成的NNE向造山带波及古板块内部;K_2—R由于滨太平洋带的弧后拉张作用,形成板内陷落带和断块山,本文强调板内次级构造单元应按古板块碰撞的不同阶段和特征予以划分和厘定。  相似文献   
802.
803.
本文运用扳块构造的观点,从蛇绿岩、混杂堆积和双变质带等方面论述了陕西勉县—略阳一带南秦岭褶皱带与摩天岭褶皱带之间的古板块缝合带的存在标志。并对缝合带两侧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古板映构造环境类型及板块俯冲与南秦岭构造的演化关系、俯冲方向及蛇绿岩套、古缝合带的形成时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板块俯冲方向指北,经两次碰撞后最终形成缝合带。本文还结合板块构造理论,探讨了南秦岭古板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及矿产分布规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804.
华北克拉通古元代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板块构造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江海  谷永昌 《地球科学》1998,23(3):230-235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单元:(1)陆内裂谷带(2.30 ̄2.60Ga);(2)陆缘造山带(2.30 ̄2.60Ga);(3)再造的太古代克拉通区(麻粒岩相带)(大于2.50Ga),太古代末-古元古代重要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序列依次为:(1)克拉通中部不同地壳层次伸展及裂谷盆地的发育;(2)克拉通北缘构造活动、增生及陆壳基底再造;(3)与大陆裂谷盆地闭合过程相联系的板内造山-  相似文献   
805.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4,自引:11,他引:84  
舒良树 《地质通报》2012,31(7):1035-1053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相似文献   
806.
<正> 在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摸索之后,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油气地质构造的一些特殊性,目前可归纳为如下8个方面。(1)小型盆地多,大型盆地少,这对中国特大型油气田形成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中国板块构造在地史中强烈的活动性,不利于古生界海相油气田的保存,但形成了众多的中、新生代陆相油田。(3)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在时代分布上的显著差异。(4)中国大多数沉积盆地发育多种烃源岩,但以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为主。(5)在中国沉积盆地中,常规与非常规性储集层并存给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造成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07.
根据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探讨秦岭二叠纪的海盆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秦岭及邻区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数据分析,以活动论观点为指导,探讨了秦岭的海盆特征。24组古地磁数据和珊瑚、腕足和类的古生物地理说明二叠纪的秦岭海位于低纬度区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不断移动。早二叠世东、西部的海盆定分别是1000km和2000km。  相似文献   
808.
以板块构造、盆地动力学、砂岩型铀矿理论为指导,对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改造形式、构造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新生代以来,受欧亚大陆南部多次构造活动、板缘增生及印度板块俯冲碰撞的影响,区内盆地遭受多期构造抬升剥蚀、冲断推覆及叠合深埋等形式的改造,其改造程度因盆地所处构造环境差异而有别。分析了盆地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论认为:天山地区中生代初期(J1—2)稳定的板内伸展构造环境断(坳)陷盆地沉积构成了该区重要的产铀建造层;晚白垩世以来多期构造抬升(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成矿的主要时期,盆缘相对稳定的构造抬升掀斜作用形成构造斜坡带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而盆缘强烈挤压改造(陆内A型俯冲造成)的冲断推覆区及挠曲沉降形成的叠合深埋区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809.
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研究中的下列进展:①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②超大型矿床研究进展;③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④在已知矿区(带)及其附近和深部找矿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⑤流体与成矿研究异军突起;⑥矿床地质研究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了矿床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10.
论地球科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地球,并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对地球科学有广泛的需求。它需要在地球科学取得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解决大量微观的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又将积累起丰富的资料,推动地球科学的进展。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无论是认识地球,还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都要求对各种地球科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期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地球是一个处于运动中的巨系统,它不仅体积庞大,结构和成分复杂,而且有漫长的演化历史。因此,对地球的研究必须分层次进行,而宏观认识将具体指导微观调查。整个20世纪的重大成就是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的发展,基本上建立起以活动论为内涵的全球构造观。在板块构造的宏观指导下,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已经建立起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尽管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解决,但它毕竟说明沉积盆地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大地构造环境。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区域地质作中观分析,例如通过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进一步了解造山带、盆地及其间的关系。应该指出,只有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质特色,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