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本文从板块构造、活断层分布、地壳运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台湾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 ,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台湾地震活动特征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差异将台湾地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区 ,然后再依据新构造和现代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地震构造进一步把东部区分为琉球弧沟、台东纵谷、吕宋弧沟三个地震带 ;把西部区分为新竹断陷、北港隆起、台西南盆地三个地震带。通过对各个地震区、带以及带内各段关联维数的计算 ,结合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性分析 ,验证了地震在空间分布上的分形特征 ,并发现这种分形特征与强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此外 ,通过对大震…  相似文献   
492.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地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9,30(6):717-73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依据; 论述了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由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大洋中脊、洋底扩张, 解释了大陆张裂的机制, 并建立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 形成现代地学思想的革命; 李四光在大陆漂移说提出的同时已在积极地探讨和论述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问题, 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 发展了陆内碰撞变形理论, 即包括全球大陆构造体系在内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他强调地质力学是一支脚站在地质上, 另一支脚站在力学上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现象。后来更扩大了其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文章对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地质力学三者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 论述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方法的现代意义、超前意义, 提出要重视和发扬李四光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 建议深入学习李四光的著述, 结合地质调查新成果去丰富它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493.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楚—塔中台地、罗西台地、塘南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初发生于早震旦世及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而晚奥陶世发生于板块南缘的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及其产生的大量陆源碎屑物源,则导致了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逐步消亡及板块南部浊流盆地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94.
周鹏  尹贡白 《地图》2005,(1):8-9
大陆漂移1910年,德国的气象科学家魏格纳(A·L·Wegener)卧病在床,眼前所见只有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看久了,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弯曲形态竟如此相似!非洲的几内亚湾刚好能填进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口突出的大陆,而沿北美的东海岸向南凹形地带,却能嵌入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地球上的大陆原先是整块,后来逐渐分裂成几块的大陆漂移说,开始闪现在魏格纳的脑海。一年后,魏格纳偶尔看到一份材料,说南美洲和非洲、欧洲和北美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等大陆上的蚯蚓、蜗牛、猿猴以及其他古生物的化石,都有一定的相…  相似文献   
495.
我的父亲李春昱--写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父亲李春昱是一位地质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从事地质工作达64年之久。在他就要走到人生尽头,处于弥留之际的最后几天里,还念念不忘地牵挂着他那终生热爱的地质事业的发展,他那无法割舍的板块构造学说的未来。在即将到来的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深沉浸在对父亲无限追怀的思绪中。父亲已离开我们  相似文献   
496.
杨柳 《海洋世界》2015,(3):20-23
<正>深海,从很久以前就是让人们充满了奇妙幻想的地方,在科学开始被崇尚的19世纪,凡尔纳家喻户晓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曾经让人们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今天科学探索似乎已经让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再拥有秘密。甚至在两万英尺下的海底那个黯淡无光的黑色的世界里,也有尖牙的、软体的、多爪和透明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生物被人类探测和发现。但人们却不会因此  相似文献   
497.
板块构造受控于集中在板块边界的推动力和阻力,然而由观测资料所约束的高精度全球地幔流模型仍面临着计算上的挑战。我们利用最新的自适应网格细化算法,将板块边界的分辨尺度下降到1km,通过分析相接板块的运动,在并行计算机上模拟全球地幔流。在上地幔中,当消减板块向下俯冲时,往往会产生弧后扩张和板片回退现象。下地幔中冷的热异常通过狭窄的高粘性的板块与洋壳相耦合,导致洋壳运动速度的下降。在海沟区域,弯曲岩石层内的粘性耗散占整个岩石层和地幔总耗散的5%至20%。  相似文献   
498.
天山造山带南北分别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相接,经历古生代时期超级大陆裂解、南北天山洋裂开、洋盆持续扩张、洋壳俯冲消减、陆陆碰撞缝合过程及中新生代陆内再造山构造调整,是现今世界上较为活跃的陆内造山带,成为国内外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带.在综合分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震剖面、重力异常、地震层析)、地球化学、岩石学及天文学...  相似文献   
49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400024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combine a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tectonic dataset from 118 ophiolite complexes of the major global Phanerozoic orogenic belts with similar datasets of ophiolites from 111 Precambrian greenstone belts to construct an overview of oceanic crust generation over 4 billion years. Geochemical discrimi- nation systematics built on immobile trace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 basaltic units of the Phanerozoic ophiolites are dominantly subduction-related (75%), linked to backarc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MORB component, similar to ophiolites in Precambrian greenstone sequences (85%). The remaining 25% Phanerozoic subduction-unrelated ophiolites are mainly (74%) of Mid-Ocean-Ridge type (MORB type), in contrast to the equal proportion of RiftlContinental Margin, Plume, and MORB type ophiolites in the Precambrian greenstone belts. Throughout the Phanerozoic there are large geochemical variations in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but for average element values calculated in 5 bins of 100 million year intervals there are no obvious secular trends. By contrast, basaltic units in the ophiolites of the Precambrian greenstones (calculated in 12 bins of 250 million years intervals), starting in late Paleo- to early Mesoproterozoic (ca. 2.0-1.8 Ga), exhibit an apparent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values of incom- patible elements such as Ti, P, Zr, Y and Nb, and an increase in the compatible elements Ni and Cr with deeper time to the end of the Archean and into the Hadean. These changes can be attributed to decreasing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from HadeanJArchean to Present. The onset of geochemical changes coincide with the timing of detectibl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ophiolites such as greater volumes of gabbro and more common sheeted dyke complexes, and lesser occurrences of ocelli (varioles) in the pillow lavas in ophiolites younger than 2 Ga. The global data from the Precambrian ophiolites, representative of nearly 50% of all known worldwide greenston  相似文献   
500.
正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