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4篇 |
免费 | 669篇 |
国内免费 | 6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9篇 |
大气科学 | 251篇 |
地球物理 | 255篇 |
地质学 | 1717篇 |
海洋学 | 439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262篇 |
自然地理 | 2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本文重点分析利用遥感影像套合矢量数据的方法检查图斑地类一致性,并对图斑地类错误的类型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42.
介绍卢永屹主任医师运用花类药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卢师认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肾亏,瘀血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喜用花类药治疗,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安神助眠。 相似文献
143.
低空急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低空急流主要由手工绘制,存在效率低、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本文基于MICAPS高空全要素填图数据中的探空站风场信息,提出了一种低空急流自动识别及急流轴自动绘制算法。算法从急流轴定义出发,依次从风速、风向、探空站分布、中轴线位置等多个角度对低空急流轴进行检测。经过传递闭包聚类、急流轴关键点提取、不同风向急流轴关键点归并、急流轴平滑等步骤,实现了低空急流自动识别及急流轴的自动绘制。测试表明,在识别的基础上自动绘制的急流轴具有位置准确、形态自然、能完整反映急流水汽输送路径、适应复杂环境低空急流等特点。在291组测试数据中未发现空报,准确击中率达到94.96%。 相似文献
144.
勐库地区新近发现的退变质榴辉岩中晚期退变质作用形成的闪石类矿物十分丰富,其携带了大量晚期退变质过程中的岩石成因信息。本文通过系统的矿物学研究,鉴定出了3期10种闪石类矿物,其中以镁钙闪石、镁角闪石、铁镁钙闪石、铁韭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等钙质闪石类为主,有少量冻蓝闪石、蓝透闪石等钠-钙闪石类。研究发现,随着退变质过程中时间的推移,角闪石的形成环境逐渐由还原环境向弱氧化环境、氧化环境演变。根据角闪石电子探针成分测试结果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压力条件。结合岩相学的资料,将退变质过程分为3期:(1)第1期早阶段为近等温降压过程(p=0.56~0.75 GPa,t=642~709℃),主要形成铁韭闪石、铁镁钙闪石、镁钙闪石;晚阶段为等温降压过程(p=0.39~0.56 GPa,t=619~642℃),主要形成镁钙闪石及少量镁绿钙闪石、铁韭闪石;(2)第2期为降温降压过程(p=0.23~0.42 GPa,t=460~610℃),主要形成镁角闪石、冻蓝闪石及铁角闪石;(3)第3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p=0.09~0.31 GPa,t=350~420℃),主要形成透闪石、阳起石、蓝透闪石等。闪石类的成分变化反映了退变质榴辉岩从地壳底部的角闪石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温压环境向中上地壳角闪岩相、绿片岩相温压环境的渐次退变质作用过程。这与昌宁-孟连构造带上印支期的碰撞造山作用、燕山期的区域性地壳伸展、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148.
欧氏聚类算法是多元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应用于测绘领域中点云数据的分割。本文首先计算点云数据中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将距离小于指定阈值作为分为一类的判定准则;然后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的类间距大于指定阈值,完成欧氏聚类分割。具体步骤为:①利用Octree法建立点云数据拓扑组织结构;②对每个点进行k近邻搜索,计算该点与k个邻近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归为一类;③设置一定的阈值,对步骤②迭代计算,直至所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大于指定阈值。试验证明,欧氏聚类算法对不同测量技术手段获取的点云数据均具有适用性,可以成功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