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78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1463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3篇
  1939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河道水流漫延模型,在该模型中针对河道地形特点处理边界问题,基于水力学中的曼宁公式构建模型局部转换规则,并利用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空间复杂系统动态演变能力的特点,模拟了水流由上断面向下断面流动的动态过程,形成符合上下断面水位的水面,进而计算河道槽蓄量.实验结果表明,把元胞自动机模型引入水文领域计算河道槽蓄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河谷地形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底内部的地面运动幅值在坡角40°~50°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在高坡角的河谷内波衰减比较慢,波形相对较复杂;在深宽比较小时,高频和低频脉冲的地面加速度峰值都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且谷底地面各个位置PGA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宽比的增加,高频脉冲的地震反应变化复杂,出现谷底中心加速度幅值大于山脚;河谷的不对称形状对谷底PGA有影响,谷底PGA最大的位置靠近坡高小的一侧,且坡角大的一侧山脚附近谷底PGA要小一些,即坡度和高差越大,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河谷两侧坡体的临空面,并增大地震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凸起地形对地震响应有放大作用,对它附近区域却有抑制作用,而且坡高、坡角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涉及20个区(县),在城镇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人工开挖而形成了大量的高切坡,其中约90%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选择库区长江干流具有代表性的秭归-巴东库段作为研究区,采取遥感、地理信息、地质图等多源数据融合及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了高切坡177处(总长度25.165km),提取了高切坡的位置、规模、地层、坡度、斜坡结构、工程防护措施和危害对象等信息,并分析了高切坡与地层、岩性、坡度和斜坡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①高切坡主要分布于城镇区及公路内侧;②碳酸盐岩、结晶岩和碎屑岩3种工程岩组中高切坡的稳定性依次降低;③香溪-泄滩亚段碎屑岩地区高切坡稳定性差,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994.
华南留茶坡组与灯影组的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质岩为特征的留茶坡组广泛地分布于湘、黔、渝等华南地区。在留茶坡组中普遍夹有厚度不一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和其上0~10 cm厚的紫红色黏土岩。在湘西桃源,以宏体藻类为主的"武陵山生物群"产自于此白云岩层之下的硅质岩所夹黑色页岩中。该宏体生物群在化石的形态类型、组合面貌以及埋藏和保存特征等方面与产自于陡山沱组顶部的鄂西"庙河生物群"和黔东北"瓮会生物群"较为相似。但与后两个生物群相比较,"武陵山生物群"中藻体分枝的宏体藻类贫乏,且宏体生物的结构构造相对简单、演化水平相对较低,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晚期。而留茶坡组中所夹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可能系灯影峡期的海平面下降、地壳上升在相对深水相地区的反映。湘黔一带留茶坡组的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5.
刘建清  谢渊  赵瞻  林家善  杨平 《地球学报》2012,33(5):740-744
首次在湘西新化震旦系留茶坡组厚层块状硅质岩中发现个体大小达厘米级的管状宏体化石,内部结构清晰,从其个体大小、结构特征分析,并与相同层位的陕西宁强高家山生物群、峡东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对比,认为是目前这一地区发现的最可靠的后生动物化石,可能系一新的种属。文中同时结合埃迪卡拉生物群及其上下层位生物群研究现状,简要探讨了其在生命早期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杨一斌  曹峰 《城市地质》2012,7(1):55-56,50
航天员综合试验训练楼内基础中性浮力水槽,是我国航天员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训练重要设施,作者以中性浮力水槽为例,重点研究超大超重罐槽柔性地基施工技术控制难题,在大量的实地试验研究基础上,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保证了试验任务的按期完成。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第一阶段(2006-2008)工作已经结束。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库区主要是三峡段高陡岩质岸坡危岩体的分布特征、发育状况的调查。并对重要的危岩体开展监测工作。为蓄水后三峡水库航道安全提供地质依据。是否将报告整理出版一直困扰着笔者。三峡一带山高坡陡。工作内容针对的是高陡岩质岸坡和危岩  相似文献   
998.
王季 《中国煤炭地质》2012,(2):53-55,60
透射槽波勘探是井下地震勘探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探测范围大、准确率高等优点。然而井下地震信号信噪比低,远偏移距槽波信号易被噪声所淹没而无法识别,为槽波的后续处理与解释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采用EMD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选取并增强分解结果中的有效信号,从而实现槽波信号的提纯。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表明,经过提纯后的地震数据,具有较少的噪声成分和较为清晰的槽波波列。  相似文献   
999.
控制爆破技术在城市改造、楼房基础以及高大构筑物的拆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地爆破拆除河南省新安电厂80 m高冷却塔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00.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缩阶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半深湖-深湖、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湖泊演化阶段,地震响应特征也不同.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发育于湖泊初始发育阶段,扇三角洲表现为填充型楔形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断坡带呈朵状分布;碳酸盐岩浅滩表现为水进型丘形叠瓦状反射,呈椭圆状分布于水下古隆起带上,椭圆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水下古隆起带走向;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于湖泊扩张期,表现为平行连续中弱振幅反射,在庙西北洼和渤东凹陷深陷带最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湖泊萎缩期,表现为低角度中高频、中弱振幅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挠曲坡折带呈朵叶状分布.庙北地区油气显示普遍,这种沉积体系识别与刻画结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