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99篇 |
免费 | 1780篇 |
国内免费 | 38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7篇 |
大气科学 | 274篇 |
地球物理 | 684篇 |
地质学 | 10853篇 |
海洋学 | 622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591篇 |
自然地理 | 2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425篇 |
2021年 | 430篇 |
2020年 | 397篇 |
2019年 | 440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379篇 |
2016年 | 386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606篇 |
2013年 | 486篇 |
2012年 | 544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468篇 |
2008年 | 426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380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328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96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354篇 |
1997年 | 388篇 |
1996年 | 390篇 |
1995年 | 328篇 |
1994年 | 338篇 |
1993年 | 304篇 |
1992年 | 324篇 |
1991年 | 276篇 |
1990年 | 218篇 |
1989年 | 218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48年 | 7篇 |
1946年 | 5篇 |
194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
8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气象部门职工作为学习者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信息超载导致检索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源时遇到了困难;学习者在不同学习环境和序列访问模式上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是,现有的推荐系统,如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没有结合学习者的情境和序列访问模式,推荐结果准确度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情境感知、序列模式挖掘和协同过滤算法的混合推荐算法来为学习者推荐学习资源。混合推荐算法中,情境感知被用来整合学习者的情境信息,如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序列模式挖掘被用来对网络日志进行挖掘,发现学习者的序列访问模式;协同过滤被用来根据学习者的情境数据和序列访问模式为目标学习者计算预测并生成建议。实验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混合推荐算法推荐的质量和准确性方面优于其他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85.
86.
双粒子联合冲击破岩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粒子冲击破岩与粒子冲击钻井的真实工况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研究多粒子联合冲击破岩的规律。在双粒子联合冲击破岩条件下,利用LS-DYNA的参数化设计语言,采用无量纲化分析方法,选择粒子间距、直径、初速度和入射角度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它们与岩石破碎体积和侵入深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进一步分析这些曲线图的变化规律后发现:间距为0.25个左右的基准直径、粒子直径取0.8~1个基准直径、冲击初速度取每秒32 000~40 000个基准直径、入射角度为0°~40°,粒子冲击破碎岩石效果达到最佳或接近最佳。这些结果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多粒子联合冲击破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采集了来自德国大陆深钻(KTB)中的一组结晶岩,在实验室用位移记录仪或应变片接通电桥测量了岩石浸入不同流体中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的岩石浸入水中,其膨胀速率和膨胀量是不同的,这与岩石的孔隙结构有关.2.同一岩样浸入极性和非极性的流体中,其膨胀性能是不同的,这与水分子的极化特性及其表面张力有关.3.很多情况下,膨胀是各向异性的,尤其是片麻岩.因此体积的增长可根据在3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长度变化的总值来计算.可以认为,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极性流体与岩石颗粒作用的结果,膨胀性能是由于颗粒表面的双扩散层造成的.实验证实了地壳岩石变形的机制强烈地受到流体的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类型流体的影响.流体与岩石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将对深入探讨地壳内流体的热过程、力学过程、油气运移以及岩石物理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分布于滴西181井南断裂上盘,厚度随侵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花岗斑岩分布不受滴西181井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闪长玢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微孔。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侵入相、矿物组分、溶蚀作用、侵入时间和岩浆性质等因素控制,油气往往趋向在侵入体上部边缘亚相带或与围岩接触带相带附近富集成藏。花岗斑岩暗色矿物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少,造缝能力强,长石斑晶和基质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高,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占比大,各类次生孔隙组合与构造微裂缝沟通并成为有利储层。后期岩浆侵入使气水溶液和热液等流体沿早期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渗透,发生溶蚀和热液充填等作用,溶蚀作用可提高侵入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热液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生孔隙度,降低早期侵...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