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晨光中,在黄河北岸不远处,一个被绿树环抱的小村庄早已沸腾。成年劳动力走出成排小楼,汇人乘坐班车从周边县市、村庄赶来上工的人潮,涌人村里机器鸣响的鞋厂、铸造厂,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相似文献   
232.
张涛  贺宾 《河南地质》2010,(1):23-23
短短几个月,博爱县柏山镇下期城村的1400多间危房、闲置房相继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村民新宅,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混凝土街道。  相似文献   
233.
《地球》2010,(5):111-111
日前,法国波尔多附近一个叫做阿瑞斯的村庄花了1000欧元,终于开通了位于村庄机场中的外星人机场,这不仅被认为是该国首个专门为外星人登陆地球建造的平台,而且也是当地议会在时隔34年后,终于能够完成这一“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234.
1 问题的提出矿区开采塌陷对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耕地受到破坏;平原地区大片地表沉陷,盆地积水;干旱山区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发生困难;山地产生滑坡,危及工民用建筑物和生产设施的安全等。在淮北矿区,开采塌陷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矿业集团每年为此支付的赔偿金高达数千万元,不仅如此,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仅从耕地来说,矿业集团平均开采1×104t煤炭,要破坏耕地3000~4000m2,每年破坏耕地3~4km2。由于耕地减少,一些矿区农村人不得不靠吃国家返销粮生活,有的甚至不得不转向做其它行业的工…  相似文献   
235.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20,75(10):2206-2223
村庄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开展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落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解析村庄系统演进生命周期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集成村庄点位、地理环境、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刻画了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了村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揭示了中国村庄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村庄的演进遵循形成、发展、稳定、衰退与振兴的“生命周期”规律,其演进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要素共同影响,不同地区村庄演进的速度、强度、方向和结果各异。② 中国村庄分布密度为0.35个/km 2,整体上呈现“南多北少、南聚北散”、“东多西少、东聚西散”的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等地区村庄分布最为密集。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村庄密度显著高于西北半壁。③ 全国省、县、乡级尺度上村庄核密度值的莫兰指数分别为0.58、0.86、0.91,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各省内村庄空间分布呈倒“U”型分布模式,不同省份村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明显。④ 中国村庄分布格局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要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在坡度6°~8°、海拔0~200 m、降雨量1100~1200 mm、年均温15~19 ℃、人为土和栽培植被等条件下村庄分布较为集聚,且村庄沿道路与河流聚集分布特征明显,在沿道路和河流100~300 m缓冲区内村庄密度最大,随缓冲距离增加村庄密度逐渐降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乡村衰退成因与动力机制解析、衰退乡村地理空间识别与地域类型划分、乡村振兴可行途径与地域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36.
芮旸  杨坤  李宜峰  林静怡  金淘 《地理研究》2022,41(8):2203-2220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种群生态学视角,将全部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视为共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的特殊种群,描摹种群时空动态特征,分析种内个体关系特征;引入三维魔方图方法,借鉴动植物生活史对策和协同进化论,确定村庄所属对策者类型,分类设计振兴策略。结果表明:① 就过程特征而言,2003—2020年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数量和结构变化的三阶段特征显著,已发展为总数达8173个、表型有11种的稳定型种群;② 就空间特征而言,该种群始终成簇分布在地理边缘,主要聚集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地势阶梯过渡带和省际交界地区,形成了1个三角形结构;③ 就关系特征而言,该种群内个体按功能性状分为文化多样性保护型与文化旅游业发展型,按集群效应分为弱、强两种类型,按共生关系分为不显著型与显著型,则有8种组合类型;④ 就振兴对策而言,种内个体据其关系特征组合和能量分配方向,分属M-对策者(6386个)、L-对策者(511个)和S-对策者(1276个),相应采用“保护文化基因载体”“提高竞争扩散能力”和“建立互利共生关系”策略。聚焦典型地理种群,从个体表现型深入到基因型是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7.
阳谷县国土资源局在全面完成土地调查与城镇地籍调查两项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测绘优势,结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年检,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农村村庄地籍管理数据库,实现了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全覆盖,走出一条以图管地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建立12万宗地农村宅基地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238.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78,自引:15,他引:78  
龙花楼  李裕瑞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影响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及制度与管理四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差异化的空心村类型这一原理,划分了空心村演化类型及类犁区域.重点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城乡结合部典型宅心化村庄会在原址上完整演绎着实心化、亚空心化、空心化和再实心化等四个阶段;平原农区的卒心村主要包括外出务工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外出务工型分散高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低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高度空心化等四种类型.一般状态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段特点相对应.最后,结合高分辨率航片(0.25m)和人户调查数据,基于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了农村空心化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39.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总被引:74,自引:9,他引:74  
陈玉福  孙虎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空心村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出现的一种乡村地域系统退化性演变的结果,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空心村现状调查、潜力评价和整治模式研究,对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禹城市为例,基于48 个典型村庄、401 份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意愿的农户问卷调查,重点开展了空心村整治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村庄普遍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宅基地闲置多,村庄建设规划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短缺等问题;农民对空心村整治的意愿强烈,87.0%的农户对推进空心村整治与中心村建设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围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推动农村空间重构、资源整合、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将国家战略同农民意愿有机结合,提出了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约型等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240.
在城镇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建设用地扩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学界共识。农民对城镇化进程成本支付能力低,土地成为来分享财富用于城镇化的工具,导致农村地区频频出现村庄“空壳化”、城镇人口“两头占地”、土地利用粗放等现象。作为城郊型村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诱发村庄建设用地扩展、延伸,使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更为严峻。该文通过研究坡草洼村近12年的村庄形态的演变进程,挖掘造成村庄土地利用混乱、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前提下,应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仅能解决“就地城镇化”的土地瓶颈问题,还能让村民生活质量真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