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测绘学   28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2907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数据传输与通信算法是当前船联网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解决船联网中数据传输时延长、无线传输功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船联网智能数据传输和通信算法.首先,利用分簇算法对所有船舶实施分簇,选取每簇最优的簇头;然后,建立基于位置和速度信息的船舶通信组网方式,应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最优路径的选择,实现海洋观测数据的...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将既适用于平面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又适用于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式同文献[16]中的波向线方程结合,导出波群的波向线散开因子方程。由此方程解出的散开因子是波群组成波的波要素的函数。据此因子连同浅水系数和摩擦系数就可求得波群的波动强度或波高沿波向线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所导得的方程便分别化为形同于相应坐标系中单频率波的。 所讨论的波群的折射是唯一地由水深变浅所致的。 根据线性势论,得到由波数、波向和频率都彼此稍异的两系正弦波迭加而成的简单波群,海洋中的波群虽较这复杂得多,但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故所提方程可作为计算浅水域中波群的折射系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3.
青龙村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粗细粒片麻岩类和大理岩夹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青龙村群的原岩属于钙碱性安山岩-流纹岩组合,这套组合是岛弧区玄武质岩浆分异的产物,推测它是一个较宽阔的大陆边缘拼贴缝合带中的一个岛弧地体。LA-ICP-MS颗粒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青龙村群斜长角闪岩中锆石年龄为(274±6) Ma,梨树沟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年龄为(187±3) Ma,这一事实说明青龙村群的变质作用时代为二叠纪末期,代表华北板块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而周边大面积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属青龙村群碰撞造山后伸展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134.
根据香港附近海区1985,1986年两次台风大浪的实测资料,以有效波高为相应水平,对波群作统计分析,得出可供海洋工程参考的波群连长、波群重复长度、波群出现频率以及波群中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关系等。并将统计值与理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统计值大于“连”的理论值,而与包线理论中采用合田修正公式的汁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135.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6.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137.
针对国内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没有统一的规范及标准,为提升海上风电基础设计建设的水平,通过对东南沿海某海域海上风电基础的设计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论证,验证了群桩高承台结构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的最大应力主要发生在塔筒底座与承台接触部位及钢管桩与承台连接段,应在连接部位加强措施处理;基础竖直位移较小,水平位移相对较大;分界部位应力较集中,刚度不能顺畅过渡,可考虑填充碎石土等方法加强。本研究对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可为将来制定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中国未来大批量的海上风电能源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GIS与遥感支持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海宇  王颖 《海洋科学》2002,26(9):61-6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其基本演变特征与趋势表现为;沙脊群枢纽地区处于不断的增长,扩张过程;南部区域堆积与侵蚀作用较弱,沿岸潮滩向海淤进;而北部区域变化较强烈,并继续脊槽相间的模式,所取得的结果与该区域动力地貌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9.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浮筒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验证法在解决浮筒配置问题中存在的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工作重复性强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将浮筒纵向位置配置和浮筒充气量综合考虑、一体优化的方法。文章将各种合理性校验准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逼近沉艇起浮瞬间和浮起后的平衡状态,来求取各对浮筒的纵向位置和充气量,将浮筒配置问题转换为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向搜索策略,来求解浮筒配置优化问题。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计算时间短,无需人工干预,算法运行一次可获得多组配置方案供决策人员选择。算例表明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浮筒配置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0.
孔兹岩系——山西吕梁地区界河口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21  
吕梁地区界河口群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和一定数量的大理岩及少量斜长角闪岩等类岩石组成。7个变泥砂质岩石样品分析,ΣREE=152~322μg/g,Eu/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