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4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1306篇
地质学   1282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530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海南东方电厂一期工程基础施工实例,介绍了旋挖钻机施工的工艺方法及措施,并对旋挖钻机与SPJ-300型钻机的施工成本及效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2.
在常规电镀液中引入超声波技术,通过超声波电镀金刚石钻头与普通电镀金刚石钻头在制造周期、镀层表面形貌、镀层显微硬度及综合钻进性能的对比表明:超声波电镀金刚石钻头的制造周期缩短近50%、镀层的显微硬度提高近100%;同时,超声波电镀金刚石钻头的综合钻进性能也增强了近25%,产品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天然沸石曝气生物滤柱脱氮性能及生物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级天然沸石曝气生物滤柱的脱氮性能和生物再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有机负荷0.8~6.4 kgCOD/(m3·d)、水力负荷1~2 m/h、气水比1:1~4:1的工艺条件下,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67%~90%、52%~82%和33%~67%;水中氨氮含量在10~30mg/L时,硝化速率为0.23mg/min.生物再生过程中,微生物不仅硝化解吸氨氮,还可以深入沸石孔道,直接利用沸石吸附的氨氮.分级分段进水可以提高沸石生物再生速度,减少再生时间.  相似文献   
994.
选择江西乐平天然海泡石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通过机械化学改性制备有机海泡石粘土,并运用正交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海泡石改性工艺条件与其结构特征,同时对其进行了吸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核探测(Nuclear detector)信号信噪比低,背景杂波强;因事先对探测目标的信息所知甚少,近乎处于"盲"状态,因而实际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将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Component Analysis,ICA)这种盲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核探测信号处理中.并利用ICA中的FastICA算法,对ICA法在核探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实现了核探测信号中各组份信号和背景杂波的有效分离.同时初步解决了由ICA方法本身带来的所分离目标独立分量信号符号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核探测信号信噪比大幅提高,从而使核探测的目标检测性能也得以显著改善,这表明IcA在核探测仪信号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某极低放废物处置场场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围岩特性,以及水化学特征等调查内容,有目的地选取了场址区和缓冲区不同地段的围岩土壤,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围岩对核素238U、90Sr、137Cs的吸附性能,进而对填埋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建立相关地球化学屏障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和缓冲区围岩所构成的天然屏障足以安全滞留137Cs,但滞留238U、90Sr的安全度有限,因此在场址中必须建立专门的铀、锶地球化学工程屏障;围岩对核素铀、锶、铯的滞留性能明显受土壤表面的正、负电荷以及Sr2 、Cs 离子半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The Tahe Oilfield is a complex petroleum reservoir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formation and made up of spatially overlapping fracture-cavity units. The oilfield is controlled by a cave system resulting from structure-karst cyclic sedimentation. Due to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water is complicated. Horizontally, a fresh water zone due to meteoric water can be found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Akekule uplift. A marginal freshening zone caused by water released from mudstone compaction is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e southern slope. Located in a crossformational flow discharge zone caused by centripetal and the centrifugal flows, the main part of the Tahe Oilfield, featuring high salinity and concentrations of CI^- and K^++Na^+, is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 Three types of formation water in the Tahe Ordovician reservoir are identified: (1) residual wa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cave after oil and gas displacement, (2) residual water in fractures/pores around the cave after oil and gas displacement, and (3) interlayer water below reservoirs. The cave system is the main reservoir space, which consists of the main cave, branch caves and depressions between caves. Taking Cave System S48 in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luid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cave system. Owing to evaporation of groundwater during cross-formational flow,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ain cave, where oil layers are thick and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displace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alinity and Br^- concentration. With high potential and a long stable production period, most well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ain cave have a long water-free oil production period. Even after water breakthrough, the water content has a slow or stepwise increase and the hydrochemis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ed water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ain cave are uniform.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of the main cave, displacement and enri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高精度载波相位相对定位解算的需求,研制了北斗基线解算软件BGO(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ffice)。BGO能单独处理北斗及GPS数据,也可以将北斗与GPS观测数据进行联合解算。结合一高速铁路基础平面控制网(basic plane control network,CPI)的测试表明,BGO解算北斗基线X、Y、Z方向的分量精度分别优于1 mm、2 mm、1 mm,能满足高精度高速铁路CPI控制网的要求;BGO处理GPS数据的精度与TGO(Trimble Geomatics Office)软件、Bernese软件基本一致,处理北斗与GPS联合基线性能与TBC(Trimble Business Center)软件相当。相比独立系统,联合处理北斗和GPS数据能有效提高基线解算合格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999.
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不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采用了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星座分布不均匀。特殊星座决定了不同纬度地区用户的可见卫星数量和观测几何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用户的导航定位性能存在明显的纬度效应。分别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观测两个方面对不同纬度地区用户的可见卫星数目、观测几何结构和导航定位性能进行较全面分析,使用了多家厂商的接收机,在不同纬度地区进行了GPS、BDS以及两系统融合定位试验。结果表明,BDS定位性能存在明显的纬度效应,即定位精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GPS导航定位性能没有明显的纬度效应;BDS/GPS数据融合可以减弱纬度效应,提高导航定位服务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世纪交替之际,在信息社会和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测绘事业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仅就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